六六字典>诗词古文>包恢生平

包恢生平介绍

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查看包恢的诗词古文

生平

  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刑部尚书。包恢生于书香门第,其父包扬、伯父包约、叔父包逊一起先求学于陆九渊,后又从朱熹游学。包恢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通经熟史。曾在父辈学堂为那些门下学子讲释《大学》,其雄才宏辩,将孟子学说的要旨阐发得恰到好处,使百余名学子无不惊羡,父辈也赞叹不已。宋嘉定十三年(1220)中进士。初任金溪、光泽主簿,建宁府学教授,监府翼军,招募地方豪绅成立武装,讨平唐石之乱有功,改任沿海制置司干官、宗正寺主簿、台州(今浙江临海)、临安府(今杭州)通判、台州知府。在台州任上,有一妖僧盘居山中,自称“活佛”,装神弄鬼,愚弄乡民,扰乱民风。包恢得知后,将其捉拿法办,为当地除了一害。后在建宁府时,又多次破除迷信,惩治妖僧,处置借饥荒之机大肆敲诈士民、受取不义之财的奸吏,政声显著。由广东转运使升大理寺卿,提点浙西刑狱,不久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转运使。景定初(1260年左右),任礼部侍郎、中书舍人。因其“守法奉公,其心如水”,改任刑部侍郎、华文阁直学士,知平江(今苏州)府兼发运。此时有劣绅强夺民田,反诬士民抗租。包恢上疏陈明始末,使豪强得到惩治,田归原主。咸淳二年(1266)五月,升为刑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封南城县侯。四年,为资政殿学士。时年87岁,临终时告诫亲人要节俭办丧。度宗闻其遗表,甚为叹息,将他比作程颢、程颐,赠少保、谥“文肃”,并送银绢五百资办丧事。 有《敝帚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敝帚稿略》八卷。事见《桐江集》卷三《读包宏斋敝帚集跋》,《宋史》卷四二一有传。包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猜你喜欢

  •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令狐绹

    令狐绹,(795-872)晚唐朝大臣、政治家。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字子直。令狐楚子。性懦,精文学。唐文宗李昂太和四年(830年)进士,开始从政。前后担任过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

  • 吴叔达

    与孟翱同时。世次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言行相顾》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九。

  • 薛居正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1] 。北宋大臣、史学家。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官后周谏议大夫、刑部郎中、宋初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因服丹砂而中毒死,享年七十岁。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惠。咸平二年(999年),配飨太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代表作是《旧五代史》。

  • 郭居敬

    元漳州龙溪人,字义祖。博学能文。性笃孝。亲殁,哀毁尽礼。尝取虞舜以下二十四人孝行事迹,序而诗之,以训童蒙。虞集、欧阳玄欲荐于朝,力辞不就,隐居乡里,以处士终。有《百香诗》。

  •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周楷

    字伯孔,湘潭人。

  • 李兆龄

    李兆龄,字仁遐,号月岩,清代河北高邑人。福建闽清县知县,封中宪大夫,赠通奉大夫。年老以后,曾跟随季子李浤展转于齐东、历城知县任上,又随长子李渭奉养于嘉定知府任上,于乾隆二年即公元1737年卒于嘉定府署,终年70岁。著有《舒啸阁诗集》。

  • 周有声

    (1749—1814)湖南长沙人,字希甫,号松冈。乾隆六十年进士。由内阁中书累迁大定知府,历思州、思南、贵阳三府,署江苏松江、苏州二府,总理下河工务。以干练称,以劳卒官。工诗,有《东冈诗剩》。

  • 姚云文

    姚云文,宋末元初知名文学家,字圣瑞,号江村,江西高安人。咸淳四年进士。入元,授承直郎,抚、建两路儒学提举。有《江村遗稿》,今不传。《全宋词》存词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