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óng

隆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时鲁国有隆邑,居住者以地名为姓。

隆姓发源于山东,望族出于河南南阳。如今隆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隆姓历史人物有隆成,明朝南宫太守,有惠政。隆英,明朝人。一生淳朴节约,有古循吏之风。

隆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六十八位。


【源】 ①隆,春秋时鲁地,以邑为氏(60,62)。②汉初匈奴有隆氏(60,63)。③壮族先民以部族旗子颜色为姓,隆为壮语“”之音译(250)。④苗族姓(135)。【望】南阳(17,21,60,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隆俊,明时福建邵武人,永乐中举人(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辛集、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苗族、土家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春秋鲁地,以邑为氏。望出南阳。”鲁之隆邑在今山东泰安县西南。②又据 《史记》 注云:“匈奴有隆姓。隆彊 (强)是也。”③苗族之隆姓,或改而为 “”,分布在今湖南之花垣、保靖、吉首、凤凰、古丈一带。见 《中国人的姓名·苗族》。④《姓氏词典》则载: “全国隆姓以湖南邵阳一带为最多,系元代隆国相的后裔,自江西吉水迁来。”

明代有隆光祖,平湖人,吏部尚书; 又有隆俊,永乐举人,邵武人,宣德中官监察御史; 又有隆英,利津人; 清代有隆于礼,任永春州吏目。

猜你喜欢

  • 主兒赤台烏

    读音:Zhú’erchìtáiwǔyòu【综】 元时蒙古人姓(33)。

  • 紇于

    读音:Héyú《姓氏词典》 引 《中华大字典》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乃 “纥干” 之误,盖“干”、“于”形近而讹,参见 “纥干” 条。)

  • 額抵

    读音:dǐ【源】 彝族姓。属比色家支(375)。

  • 卡普斯京

    读音:Kǎpǔsījīng俄罗斯族姓氏。汉意为 “白菜”。《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 有载,未详其他。

  • 读音:Yà【源】 见《姓苑》(15,21)。【望】河西(17,418)。【布】北京(91)、台湾桃园(63,261)、河北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

  • 纥骨

    读音:hé gǔ后魏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见《魏书·官氏志》)后魏献帝兄纥骨氏为十姓,居代北。(见《万姓统谱》)

  • 唐兀

    读音:Tángwù【源】 ①唐兀,辽时部落,以部为氏(24)。②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唐兀氏(13,57)。【变】 ①后改为李氏(24)。②至清改为唐古(24)。【人】 昔里钤部,唐兀氏,汉姓李,元定宗

  • 墨爾哲哷

    读音:Mòěrzhéliè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引 《黑龙江志稿》收载,或作“墨尔迪音”,本村庄名,以地为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莫”、“孟”而为单姓。一作“莫尔哲哷”

  • 读音:xī【源】 ①系自姬姓。息侯之国,其地在蔡州新息县(故城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12,17,60)。②系自妫姓。春秋时楚文王妃息妫是也(6,9,17

  • 布拉起

    读音:Bùláqí【综】 清正红旗蒙古护军巴图之妻为布拉起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