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ū

【源】 ①系自妘姓。古帝颛顼之裔陆终第四子求言,别封于邬(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后因氏(17,60)。 ②系自姬姓。晋大夫邬臧之后,食邑于邬(故城在今山西介休东北27里之邬城店)(12,60,62)。一说,春秋时晋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其地在今太原邬县(即山西介休东北),子孙以邑为氏(7,17)。 ③蒙古(318)、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南昌、抚州、崇仁、颍川(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江西、安徽、内蒙古、四川、浙江等省多此姓,5省区邬姓约占全国汉族邬姓人口75%。【人】 邬善,春秋时孔子弟子(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河口、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彝、拉祜、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晋大夫邬藏之后。食邑于邬。”以邑为氏。春秋晋之邬邑,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北二十七里。② 《姓氏考略》据《国语》 注云: “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别封邬。” 此当系出妘姓,亦以封地为氏。此邬乃春秋郑地,故址在今河南偃师西南。望出南昌、抚州、崇仁。

唐代有邬彤,钱塘人; 宋代有邬大昕,又有邬克城,安乐人。

猜你喜欢

  • 郁厥烏爾

    读音:Yùjuéwū’ěr【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姓(425)。

  • 終利

    读音:Zhōnglì【源】①嬴姓之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终黎氏,见《史记》。《东观汉记》作终利。终黎、终利原为一姓(6,12,15,60)。②汉时上谷太守郝贤,封终利侯,其后以封为氏(60,62)。【变】

  • 哈魯

    读音:Hǎlǔ【综】 元时蒙古人姓。莫伦赤,哈鲁氏,鄞县人,元至顺三年、后至元元年两中乡试(399)。捏古伯,哈鲁氏,元泰定元年进士(399)。《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蒙古

  • 阿都

    读音:Ādū【综】 明时云南建昌府(故治在今四川西昌)土司姓阿都,系彝族,后改为都氏(129)。《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云: “宋有阿都督。元有阿都善信。”未详

  • 闕門

    读音:Quēmén【源】 系居阙门者以为氏(60,62)。【变】 后改为阙氏(69)。【人】 阙门庆忌,汉时胶东内史,邹人,申公弟子(12,61)。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并注此音。《

  • 火里剌

    读音:Huǒlǐlá元代“色目人” 姓氏。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作“和尔拉”。

  • 黎邱

    读音:Líqiū《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未详其源。(按: 或作“黎丘”,当以地为氏。)

  • 读音:Jì【源】 齐臣剂貌辨之后(11,17,62)。【布】 北京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忻州等地有分布。《中国姓氏大全》收载,称: “(剂貌氏)后改为剂氏。”《姓

  • 读音:yí舜后有仪氏,故禹臣有仪狄。(见《潜夫论》) (按:仪狄,相传夏初造酒的人,后为酒的异名。)卫大夫仪封人之后。(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汉>仪长孺,西河人,善相马。<

  • 可足浑

    读音:kě zú hún前燕慕容㑺皇后可足浑氏。又有散骑常侍可足浑。后燕有新汲侯可足浑健,生谭平公。(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后燕以新平公可足浑潭,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见《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