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iū

邱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建齐国,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北),其子孙中后有以地名为姓氏的,称为丘氏。清朝时,避孔子名讳,将“”改为“”,二姓原为一姓。二是以地名为姓氏,出自妫姓。春秋时期陈国宛丘、邾国若丘的居民都以“”为姓氏。

春秋时,邱姓聚居于今山东一带。晋代已有邱姓迁至今陕西、浙江、内蒙古等地。南北朝至五代,邱姓除上述地区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苏、山西、四川等地。唐初又有中原邱姓随陈政、陈元光父子进入福建。宋代,邱氏称盛于福建,同时已有迁入今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者。至明代,贵州、云南等省也都有邱姓的聚居点。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邱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如今,邱姓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为多。

邱姓历史人物有邱处机,也作丘处机,自号长春子,为全真教七子之一,十九岁时拜王重阳为师,出家为全真道士。曾被成吉思汗召见,死后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邱少云,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抗美援朝时,为了不暴露自己部队潜伏的位置,他趴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至牺牲。

邱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五十一位。


【源】 ①本丘氏,汉以后有避孔子名讳者,改丘为邱氏,见《字典》(62)。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均加邑部为邱(23)。②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秋佳氏后改姓邱氏(180)。今满族姓(344)。③清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斗门磨沙(一名瓦白果)土千总为邱氏,民族不详(253)。④彝(130)、蒙古(344)、土家(387)、苗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吴兴(17)。【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大约为丘氏人口7倍。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50%。【人】 邱俊,汉时持节江淮。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86)。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回、侗、苗、朝鲜、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姜姓。太公封於齐而都营邱,其支庶居於营邱者,以邱为氏。” ②郑樵又注: “ 《左传》 有邾大夫邱弱。邱世居扶风。”“邱弱”,或作 “丘弱”,《中文大字典》 注引 《姓氏急就篇·丘氏》 云: “邾有丘弱,后亦为 (丘) 氏。” ③郑樵又注: “又有邱林氏、邱敦氏并改为邱氏。”④或为丘氏所改。《清通志·氏族略·总论·改氏》 载: “雍正元年,世宗宪皇帝特旨命汉人姓与至圣讳 (按: 指与孔丘名字) 同者,俱加邑旁改为邱氏。” 因此,《姓氏急就篇·丘氏》所列诸丘,俱改为 “”: 陈有宛丘,居者以为姓; 又邾有丘弱,后亦为氏; 又 《风俗通》鲁左丘明之后; 又齐太公封营丘,支庶以地为氏……又后魏丘敦氏改丘氏。⑤为满族秋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隋代有邱和; 明代有邱浚。

猜你喜欢

  • 竇公

    读音:Dòugōng【源】 战国时魏文侯乐人窦公之后。窦公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奇之,问日何所服食至是,对曰年十三失明,父母教以鼓琴,无所服饵。窦公献《古文乐读书》一篇,见《风俗通》(1,7,9,

  • 綺里

    读音:Qǐlǐ【源】 汉时四皓之一绮里季之后,以所居为氏(11,12,17,21)。一说,绮里季姓朱名晖(28)。【望】商山(17,418)。

  • 阿偕

    读音:A-xié【综】 彝族姓。属旺张家支,云南宁蒗有此姓(375)。

  • 鄯善

    读音:shàn shàn【源】 鄯善,西域国名,以国为氏(7,12,60)。历史上西域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西域人,以国为姓。”或称楼兰,汉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在今新疆

  • 哈忒乞歹

    读音:Hàtèqǐdǎi【综】 元时蒙古人姓(433)。

  • 读音:hài【源】 ①夏禹之臣竖亥之后(60,62)。②北魏时俟亥氏改为亥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5,60)。【望】 河南(12,17,418)。【布】 北京(91)、台湾台东(64,68

  • 佈庫

    读音:Bùkù【源】 见《中华姓府》(63)。

  • 蒲速烈

    读音:Púsùliè【源】金时女真人姓(71)。 【望】广平(71)。 【变】亦译作〔蒲烈〕、〔蒲聂〕(7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富色哩〕(24)。

  • 读音:péng【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隰朋之后,见《姓考》(17,60,62)。 ②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七十之妻为朋氏(260)。此系清满洲人姓。【布】 浙江义乌(277)、安徽淮南(362)、河北隆化(3

  • 读音:Kū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