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Qiūzìlíng《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为 “邱目陵” 之误,盖目、自形近而讹。)
读音:Shēnsò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Shàngyáng【源】 ①以邑为氏(60,62)。上阳为周时北虢之都,故治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村。②周定王之母弟刘康公,食采于刘(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亦称王季子,其后有上阳氏,见《路史》
读音:Hàshíkètè【综】 清时驻防察哈尔正蓝旗有哈什克忒氏(259,260)。
读音:Wéiyíng【综】 西夏人姓(95)。
读音:Jūjiū【源】 相传高阳氏之臣有且鸠氏,见《姓苑》(15,63)。【变】 后改为且氏,见《姓苑》(17,60)。
读音:Tǔ'nán【源】 代北人姓(7,9,12,17)。【变】 ①后改为山氏,见《魏书·官氏志》(7,12)。②《魏书·官氏志》作〔土难〕(60),疑为刊误(70)。【人】 吐难苌命,北魏时直阁武卫
读音:tán【源】 少昊之后,封国于郯(故城在今山东郯城西南),春秋时郯子曾朝鲁。其后国亡,子孙以国为氏(7,9,12,17,60)。又,少昊氏姬姓,见《帝王世纪》;或云纪姓,见《路史》;或云己姓,见
读音:Xīwǒ【源】 系自姜姓。春秋时许昭公之后(8,17)。一说,太岳之后有锡我氏(8,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太岳后有锡我氏。”“太岳”,相
读音:Zhásūtè【综】 清正红旗满洲闲散六十一之妻为扎苏忒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