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第五

第五


读音:Dìwǔ

第五姓主要是以次第为姓。汉代将齐国贵族迁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姓,有第一至第八。

现在第五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泾阳和旬邑。

第五姓历史人物有第五伦,京兆长陵人,东汉光武帝后期举孝廉。历任会稽太守、蜀郡太守等职。章帝时官至司空,曾上书建议抑制外戚。为人质朴清俭,廉洁奉公。

第五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五百零二位。


【源】 系自妫姓。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以次第为氏,有第五氏,见《风俗通》(1,5,12,17,60)。【望】 陇西(17,21,418)。【布】 台湾台北(68,261)、山西蒲城等地均有此姓。【变】 后改为第氏(60)。【人】 第五伦,东汉时京兆长陵人,建武中会稽太守,章帝时官司空。(21,61)。第五规,明时陕西富平人,永乐举人(21,24)。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山西之运城、介休及雁北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妫姓,齐诸田之后,田氏大族,汉初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氏。” 《姓氏考略》 引 《潜夫论》 亦注: “汉高祖徙诸田而有第一至第八氏,后汉第五伦,其后也。” 又,报载张勇先生 《台湾怪姓趣谈》称: “台北文山区有人姓 ‘第五’,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原为田姓的齐国国君大逃亡,只剩下八人,为逃避追捕,便以第一到第八为姓,其中姓第五的繁衍下来……”姑收录以备考。望出陇西。

唐代有第五·琦,长安人; 宋代有第五·宁远,嘉定进士; 明代有第五·规,永乐举人; 又,明淳化三水多此姓。

猜你喜欢

  • 读音:Wú【源】 见《万姓统谱》(15,21)。【人】 芜恕,明时平山人,宣德中任江阴大使(15,21,24)。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广东之高要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

  • 梁垣

    读音:liáng yuán【源】 系自姬姓。周毕公之裔新垣衍(衍一作演),移居大梁(故城在今河南开封)之垣(亦作墟),子孙因以为氏(17,60)。【人】 梁垣成,汉时武陵太守(7,21)。历史上罕见复

  • 读音:yuān【音】 又音Juān(17)。【源】 楚公族有蜎氏,见《路史》(17,60)。【望】 楚郡(418)。【人】 蜎渊,春秋时老子弟子,有《蜎子》13篇(7,21)。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

  • 哈喇魯特

    读音:Hǎlǎlǔtè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顺帝孛尔只斤·阿速吉八之母即姓哈喇鲁特氏,未详其他。

  • 读音:wǔ【源】 ①黄帝臣有五圣配下台,是五姓之祖(60,62)。②本伍氏,避仇去人为五(6,21,62)。或,古时“五”、“伍”字相通(60)。③清时云南思茅厅易武(今猛腊易武)土把总姓五(253)

  • 唐孫

    读音:Tángsūn【源】 系自祁姓。帝尧之后,齐大夫长孙修食采于唐(故城在今山西翼城南),其孙仕晋为唐孙氏(4,7,9,12,17)。一说,帝尧之裔,至周为唐杜氏,其后有唐孙氏,见《路史》(17)。

  • 读音:Lìn【综】 源出不详。或系蔺氏去草所改。陕西城固(383)、台湾新竹、云林(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福建之浦城有分布。此姓系浦城县公安局提供, 未详其源。 (按: &#

  • 读音:Xiàng向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代有向国,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宋桓公有子名肸,字向夫,后世便以向为姓。一般认为向姓发源于今河南商丘一带

  • 黃摑

    读音:Huángguó【源】 金时女真人姓。系出沙陀突厥,旧奉基督教,金时徙其一部于辽东,余者驻长城地域,守御北边(71)。亦称汪古。以部为氏。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望】 陇西(60,

  • 嘎惹布

    读音:Gārěbù【源】 乛人姓。世居西藏察隅(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