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
【源】 系自偃姓。皋陶之后封于皖(故城在今安徽潜山北),春秋时灭于楚,子孙遂以国为氏(17,60,62)。【变】 一作晥(60)。【布】 浙江上虞(279)、安徽淮南(362)、北京、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大同、湖北之浠水、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史记》注云: “偃姓,皋陶后,春秋时楚灭之。后以为氏。一作 ‘晥’。”古之皖国,当在今安徽潜山。
【源】 系自偃姓。皋陶之后封于皖(故城在今安徽潜山北),春秋时灭于楚,子孙遂以国为氏(17,60,62)。【变】 一作晥(60)。【布】 浙江上虞(279)、安徽淮南(362)、北京、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大同、湖北之浠水、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史记》注云: “偃姓,皋陶后,春秋时楚灭之。后以为氏。一作 ‘晥’。”古之皖国,当在今安徽潜山。
读音:yì qí jīn高车十二姓,有异奇斤氏。(见《元和姓纂》)
读音:Fùsūhú【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吉林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zōng yí【源】 飂叔安之后,董父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见《左传》(12,15,60)。【变】 ①一作〔融夷〕(4,9,11,17)。②后改为鬷氏(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lí lóu离娄,一作瞝䁖。彭祖有弟子离娄公。(见《抱朴子》)
读音:Shū【源】 ①西域匈奴人有输氏(60,62)。②羌人姓。晋安帝义熙六年羌人输极降西秦,见《通鉴》(242)。【布】浙江余姚有此姓(389)。【人】输子阳,汉时人,见《淮南子》(21,60)。现
读音:zǐ yǎ【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公子栾坚之子,公孙灶,字子雅,其后因氏(4,6,12,17,60)。②春秋时鲁季桓子之子武叔灶,亦为子雅氏(6,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
读音:Ní【综】 源出不详。江苏武进(314)、贵州赤水(44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湖南之益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武清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读音:Quán【源】 ①古帝葛天氏之后有权氏、葛氏,见《路史》(8)。②系自子姓。商王武丁之裔孙封于权邑(故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楚武王灭权,子孙以国为氏。秦灭楚,迁大姓于陇西,而权氏始居天水(7,1
读音:Mùlǐyǎlián【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雅库之妻为穆里雅廉氏(260)。
读音:Zhàogáqíkè【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念普之妻为召噶齐克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