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ā

沙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地名为姓,出自子姓,宋微子之后。商末殷纣王庶兄开(一名启)被封于微,世称微子。武王灭商后封微子于商丘,建立宋国。微子的后裔有人被封于沙(今河北大名东)。他们以地名命姓,遂成沙姓。二是出自改姓。沙随为春秋时宋国领地(今河南宁陵东北),即成公十六年晋会诸侯的地方。失国或没爵后,即称为公沙氏或沙随氏,后逐渐省为沙姓。三是少数民族姓氏,沙姓是回族大姓。四是少数民族改姓,鲜卑族沙陀氏、突厥族沙金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沙姓。

沙姓发源于河北,后逐渐向南迁徙。望族聚居于东莞郡(今山东沂水)、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如今,沙姓在全国多地均有分布。

沙姓历史人物有沙世坚,北宋武将。文韬武略显著。沙良佐,明代新城知县。为政期间廉洁爱民,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人民安居乐业,盗贼踪迹全无,深受百姓称颂拥戴。沙书玉,清朝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喉科,声振大江南北,著有《医原纪略》和《疡科补直》等医学著作。沙神芝,清朝大书法家,以狂草最有名。其书法作品风格豪迈雄放,神妙飘逸,在书画界备受称赞。

沙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八十七位。


【源】 ①古有沙国,即元城之沙亭(故城在今河北大名东南,春秋时名琐),后以国为氏(17)。②春秋时宋微子之后食采于沙邑(故城在今河南宁陵西北)(17,60,62)。③相传为神农时夙沙氏之后,见《姓苑》(60,62)。④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⑤唐时百济国八族之一为沙氏(7,9,11,12,60)。⑥元太祖时西域人绰尔齐曾为宋军所虏,以父名实迪,因音讹为沙的,遂以沙为氏(24)。⑦明清时云南曲靖府马龙州土知州、亦佐县(今富源东南之营上)土知县及土县丞均为彝族,姓沙(253)。⑧明时云南剑川州弥沙井土巡检为沙氏(253)。⑨明清时云南开化府安南长官司(故城在今马关)副长官、王弄山长官司(故城在今文山)副长官均为壮族,姓沙(253)。⑩清时贵州安顺土司沙姓,得姓于明洪武年间(72)。⑪佤族孟连氏汉姓为沙(161)。⑫土族沙卜氏汉姓为沙(195)。⑬基诺族 氏族名以澈开头的氏族,汉姓一般为沙氏(223)。⑭回(105,176)、白(140)、保安、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汝南、东莞(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人】 沙广,春秋时晋人(1,21)。沙彦㫬,五代十国时后梁云州节度使(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东平、淄博,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老河口,广东之新会,云南之兰坪等地均有分布。汉、回、彝、蒙、怒、土、阿昌、傈僳、爱尼、哈尼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王符 《潜夫论》 载: “微子后有沙氏。”此当系出子姓。② 《姓氏考略》 注引《姓苑》云:“神农时夙沙氏之后。” ③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 《百家姓考略》 云: “系出沙随氏。(沙随),古诸侯国,公爵,后失国,为公沙氏。汉有公沙穆 (按: 原引作 ‘沙公穆’,据 《百家姓辞典》改),子孙去 ‘公’ 为沙氏。” ④郑樵注云: “百济八族,其一曰沙族。” ⑤或为蒙古人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以名为氏》: “元绰尔齐为宋军所掳,以父名 ‘实迪’,因音讹为 ‘沙的’,遂以沙为氏。” ⑤回族之沙姓,亦为人名所改,“来自波斯男子名之附加 ‘沙’,其意为 ‘王’。加在人名后以示尊敬。” 后居中国,遂取名字之尾音谐以 “”字而为单姓。⑦彝族之沙姓,由 “白木普” 所改。“白木普” 为山族之意,遂或取其汉意而姓 “”; 或取 “” 音谐以音近之 “” 而为姓。⑧土族之沙姓,则出自 “沙卜”。“沙卜”亦即 “阻卜”之别译 ( “阻卜” 乃辽金时对土族人之译名,亦作索卜),后或取其首音谐以“”字而为单姓。⑨阿昌族之沙姓,则为 “喇夏”所改,盖取其末音谐近似音之汉字 “” 而为单姓。注⑥——⑨俱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

《姓纂》: “今东莞有沙氏。” 五代时后梁有沙承赞,贞明间登科; 宋代有沙世坚,勇将; 明代有沙金,延安人; 清代有沙神芝,嘉兴人。

猜你喜欢

  • 樹洛干

    读音:Shùluògān【源】 吐谷浑之后有树洛干氏(60,62)。【变】①后改为树氏(7,15,27)。②〔树若干〕(12,60,70)、〔树洛于〕(63,70)、〔树洛千〕(27)、〔树落于〕(6

  • 读音:míng【音】 冥氏有Míng、Mǐng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冥(Mǐng)姓。【源】 ①系自姒姓。夏禹之后,分封于冥(故城在今安徽长兴西南之泗安镇),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9,1

  • 舒穆禄

    读音:Shūmùlù【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凡四十二派,出库尔喀、朱舍里、吉阳、哈尔敏、沾、雅尔湖、叶赫、浑春杜麻湖村、爱新和罗、黑龙江、沾河、吉阳麻路河、虎尔哈、乌喇、伊兰费尔塔哈、石霸尔台、瑚普察

  • 補爾僱

    读音:Bǔ’ěrgù【综】 清正黄旗满洲护军色尔图之妻为补尔雇氏(260)。

  • 读音:nèi见《姓苑》。内宣之,汉谋士。(见《奇姓通》)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汉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 初见於 《姓苑》,未详其源

  • 紇骨

    读音:Hégǔ【源】 ①高车种有纥骨,见《北史》(60,62)。②鲜卑人姓。北魏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见《魏书·官氏志》(6,7,12,27,242)。 【变】 ①北魏孝文帝以献帝长兄纥骨氏之

  • 扎哩特

    读音:Zhālī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变】 一作〔扎里特〕(61)。【人】 扎哩特锁柱,清蒙古镶黄旗人,世居乌喇特地方,以从征耿精忠、吴三桂有功,授云骑尉(23)。扎里特长春,清蒙

  • 叔子

    读音:Shūzǐ【源】 以字为氏,见《潜夫论》(5,63)。

  • 读音:Zhě【源】 见《康熙字典·辨似》(80)。或系褚姓省点为禇。今汉、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奉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奉新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康

  • 读音:Yǔ/Yeu【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