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ì

毕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将弟弟姬高封于毕,建立毕国,人称姬高为毕公高。后有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二是少数民族姓氏。北魏孝文帝时改鲜卑族出连氏为单姓毕。三是由任姓所改。据《世本》记载,任姓有改姓毕者。

毕姓发源地约在今陕西长安、咸阳两地之北。春秋时,毕姓主要居住在山西。战国时,毕姓进入山东。先秦时期,毕姓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一带。西汉时,毕姓已扩展于今河北,广西也有毕姓。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东平郡的毕姓日盛,太原郡望、河内郡望、河南郡望日益壮大。唐末,毕姓向南迁徙到两湖一带。北宋时,毕姓避居今江西、浙江、安徽等地。明初,山西毕姓人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清乾隆年间以后,毕姓入迁东北三省。此间亦有赴台湾,或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地者。如今,毕姓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为多。

毕姓历史人物有毕昇,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庆历年间,其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以火烧硬后制成活字。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毕昇是世界上用活字印书的第一人。毕朗,清才女。幼工诗文,兼善鼓琴,又精绘事,尤其擅长画美人、兰菊。毕沅,清代文学家、学者。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金石等。组织人员编《续资治通鉴》,是与《资治通鉴》相衔接的编年体的宋、辽、金、元史。

毕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七十六位。


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以国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出连氏后改为毕氏。(见《魏书·官氏志》)

▲〈春秋晋〉毕万,事献公。〈后魏〉毕众敬,须昌人,兖州刺史。〈宋〉毕升,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


《中国姓氏辞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据 《半月谈》1992年第18期称: “明代有记载,今台湾竹市仍有此姓。”未详其他。

猜你喜欢

  • 丽山

    读音:lì shān与“郦山”同。

  • 毋丘

    读音:Wúqiū【源】 系自田氏。战国时齐宣王封弟子毋丘,以绍胡氏之祀,赐姓胡毋氏,其后分三姓,胡毋、毋丘、毋氏(69)。按,姓氏书上,毋、毌、母三字多有混淆,不易辨别。疑毋丘同毌丘,胡毋同胡母。【变

  • 读音:Kě/Kee,K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东陵

    读音:dōng líng东陵侯邵平,子孙氏焉。(见《风俗通》)又东陵圣,广陵人。(见《万姓统谱》)齐景公时有隐居东陵者,因以为氏。(见《姓氏考略》)

  • 读音:Lù【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鈕赫勒

    读音:Niǔhèlè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沙济、安褚拉库、辉发、英额、钮赫阿林等地方。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收载; 《清通志·氏族略》则作“钮赫哷”,姑兼收以备考。

  • 鈕瑚特

    读音:Niǔhútè【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珲春、库雅拉等地(23,63,180,260)。【变】 一作〔钮胡特〕(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珲春、库雅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

  • 读音:xiàn【音】 又音Xiàn(7,17)。【源】①系自芈姓。楚公族之后(7,17,60)。②系自姬姓。周武王同母少弟康叔之后(60,62)。③古者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必有乐师掌其事者,以世官为氏

  • 阿木

    读音:Āmòu【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越西有此姓(210)。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Rùn【综】源出不详。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上海、辽宁之沈阳、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四川之成都等地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