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人
【综】 汉桓帝时有比人交,为四门博士(21,24,60)。张澍云:比人当是北人,尧时有北人燕择,且四门博士起于北魏,汉无之(26,60)。
历史上极罕见之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其注据 《元和姓纂》 云:“汉桓帝时有比人交,为四门博士。” (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 皆引作 “西门博士”,误。然而,《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比人’ 当是‘北人’,尧时有北人无择。县四门博士起於后魏,汉无之。” 一并抄录,以供考订。)
【综】 汉桓帝时有比人交,为四门博士(21,24,60)。张澍云:比人当是北人,尧时有北人燕择,且四门博士起于北魏,汉无之(26,60)。
历史上极罕见之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其注据 《元和姓纂》 云:“汉桓帝时有比人交,为四门博士。” (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 皆引作 “西门博士”,误。然而,《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比人’ 当是‘北人’,尧时有北人无择。县四门博士起於后魏,汉无之。” 一并抄录,以供考订。)
读音:Huì【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91)。广东高州有此姓。《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极罕见姓。”未详其源。不知其所本。(按: 蕙,香草名,疑或以草名为氏,如兰、荠之类?
读音:Qǐ【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河北卢龙(289)、陕西城固(383)、台湾台北(68,261)、辽宁黑山,黑龙江、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辽宁之清原,
读音:Wàngchá【综】 清时蒙古人姓(72,256)。旺察福禄,清蒙古正白旗人,乾隆中历参赞大臣(61,72)。《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清乾隆时领侍卫内大臣
读音:Yè【源】 古有谒者,以官为姓,见《风俗通》(1,7,12,60)。谒,始置于春秋时之官,专为国君掌管传递之事(84)。【望】汝南(17,418)。【布】浙江上虞(279)、台湾花莲(68,26
读音:Chóu【源】 为雠子氏所改(60,62)。【望】 大梁(17,418)。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为雠子氏所改。”参见 “雠子”条。汉代有雠迁。
读音:yù【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人】 浴沂,明时陕西略阳人,永乐举人,任通判(15,21,24,60)。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
读音:dài【源】 系自芈姓。楚公族之后(17,62)。【望】 河朔(17,418)。【布】 河南卫辉(287)、甘肃康县(348)、河北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阳泉,浙
读音:Cái【源】 见《姓苑》(15,21,62)。【布】 安徽淮南(362)、山西平陆(298)、汾阳(278)、河北乐亭(334)、广东顺德(363)、台湾澎湖、宜兰(68,261)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Zhāsū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卦勒察(一作瓜尔察)、伯都讷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扎苏理〕(260)。②清正红旗满洲马甲苏巴海之妻为扎素理氏(260)
读音:Xīn【源】见《中国姓氏集》(62)、《集韵》(63)。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亦收,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