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ūn

【源】 ①系自姞姓。黄帝裔孙封于敦,后灭于郑,子孙以为氏(11,12,17,60)。②史敦之后。史敦系秦文公时人(11,21,60)。③清时满洲人姓(260)。【望】 陈留(17,21,418)。【布】 河南卫辉(287)、江西兴国(353)、安徽淮南(362)、浙江余姚(389)、台湾桃园(64,68,261)、彰化(64)、山西广灵(391)、辽宁沈阳、河北获鹿、望都、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敦昌,汉时弘农人(12,21)。敦铎,明时滁州人,保定推官(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辛集、获鹿,山东之鱼台,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长治,广西之荔浦,云南之陇川、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陈留风俗传》云: “敦氏,姞姓之后。” ② 《续通志·氏族略·补遗》注曰: “秦史敦之后。”则以名为氏。

春秋时卫有敦洽,(按: 《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敦治”); 汉代有敦倚; 晋代有敦伟; 元代有敦必乃。

猜你喜欢

  • 鄂屯

    读音:Ètún【综】 金、元时女真人奥屯氏至清时改称鄂屯氏(71)。清满洲人仍有此姓。《牧菴集十六·瓜尔佳公神道碑》载,清人常格之妻为鄂屯氏(71)。金代女真族姓氏。乃女真黑姓。《续通志·氏

  • 葉陽

    读音:Shèyáng【源】 春秋时秦国叶阳君之后(6,9,11,17,60)。【人】 叶阳通,汉时谏议大夫(6)。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元和姓纂》注云: “以封地为姓

  • 秃立不帶

    读音:Tūlìbùdài【综】 元时人姓。探马赤,秃立不带氏,元中统中授蒙古汉军万户,从攻蜀有功。子拜延,袭蒙古军万户,见《元史·氏族表》(399)。

  • 阿芒

    读音:A-máng【综】 佤族姓。阿芒为云南西盟管木鼓房之佤族官名,后裔遂以官名为姓(150,159,160)。亦作〔阿米昂〕(160)。

  • 俟伏侯

    读音:sì fú hóu代北人姓,后改为俟氏。(见《魏书·官氏志》)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后魏有俟伏侯氏,后改为侯氏。”

  • 郁

    读音:Yùyù【源】 吴后有郁氏(60,62,63)。【变】作〔郁郑〕(76),误。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吴后又有郁氏。” 当

  • 读音:bèi【源】 ①春秋时宋公支庶食采于鄁(一作邶,故城在今河南汤阴东南30里邶城镇),以国为氏,后去邑为背氏(6,7,17,60)。②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之姪正德投奔北魏,后又归,帝改其萧姓为背氏,

  • 读音:yāng【源】①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厉公之子陈完,谥敬仲,故称陈敬仲,其后有鞅氏(5,60)。②春秋时晋赵简子(即赵鞅)之后(7,17,24,60)。③战国时卫有公孙鞅,亦称卫鞅,后封于商,号为商

  • 回回古速魯

    读音:Huíhuígǔsùlǔ【综】 元时人姓。达里***而的,回回古速鲁氏,元至元中为功德副使,大德年中历常州、饶州二路达路花赤,后迁山东宣慰使(399)。又,元至元中都功德使脱烈,回回古素鲁氏(39

  • 读音:càn【综】 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初见於 《姓苑》,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