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ěn

【源】①审氏之先为周司空属官,主审曲面势者也,后因赐族(11,21)。②系自芈姓,楚公族有审氏,见《路史》(60)。③晋时乌桓人姓(242)。④清蒙古人姓(260)。 【望】魏郡、沛郡(17,60,418)。 【布】台湾屏东(64,68,261)、广西都安(288)、河南林县(343)、山东新泰(359)、四川富顺(395)、湖北武汉、北京、上海等地均有此姓。 【人】审食其,汉时沛郡人,左丞相,封辟阳侯(12,61)。审錞,明时河南荥阳人,举人,成化中湖北郧县知县(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湖北之武汉,广东之吴川,山西之太原、运城、临汾以及雁北、吕梁等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中文大字典》 注引 《姓氏急就篇》 云: 审氏之先为周司空属官,主审曲面势 (按: “审曲面势”,《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作 “审曲而势”,无解) 者也,后因赐族。② 《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 “楚公族有审氏。”此则系出芈姓。③又,其引 《华阳国志》云: “蜀之郫县有审氏。” 此之审姓,似出自少数民族,与前诸审不同源。

汉代有审食其,沛人,为左丞相,封辟阳侯; 后汉末袁绍将有审配; 唐代有审邦; 明代有审錞, 郧阳知县。

猜你喜欢

  • 读音:Sǔ【源】 见《直韵》(17,62)、《万姓统谱》(15,21)及《玉篇》(80)。极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玉篇》亦收,其注云:“ ‘思主’ 切,姓也。”未详其源。《中

  • 寧姆

    读音:Níngmǔ门巴族姓氏,属历史上父系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 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gǔ骨氏,望出河南。隋京北郡丞骨仪。官氏志:纥骨氏改为骨氏。南唐歙州刺史骨言。望出郃阳。(见《通志·氏族略》)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俱予收载,归 “入声”部。《姓氏

  • 辰州

    读音:Chénzhōu【源】 见《姓苑》(63)。 【望】 河南(63)。

  • 汪古

    读音:Wānggǔ【源】 金时族名,亦作雍古、旺古、瓮古、王孤、汪古惕等(397)。一说,亦作黄掴(71)。部人散居于阴山以北,辽、金时称白达达。当以部为氏。【变】 元时汪古部人有改姓马、赵、汪等氏者

  • 读音:Chě《姓氏词典》据《明史》收载。“明有扯力克”,未详其源。

  • 读音:běn【源】 ①见《姓苑》(6,12,15,60)。 ②明时本雅失里之后(60,62)。本雅失里为鞑靼后裔,永乐间为别失八里可汗,明成祖征之,本雅失里以七骑遁,后为瓦剌部马哈木所杀。 ③藏族姓。

  • 普堅

    读音:Pǔjiān珞巴族姓氏。出自嘎义氏。源於博嘎尔部落,为父系氏族,后或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毗邪

    读音:Píxié《姓氏词典》 引 《梁书》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南朝梁有毗邪跋摩。”

  • 读音:xiè【源】 ①春秋时郑大夫泄驾、泄伯(7)。 ②春秋时陈灵公时大夫泄冶之后(7,60)。【望】 荥阳(17,418)。【变】 亦作泄(7)。【人】 泄柳,春秋时鲁人(7,15)。泄公,汉时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