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源】 西周古姓(94)。亦见《纂文》(6,11,15,239)及《姓苑》(9)。【变】 或为(7)。【望】 河南(17,418)。【布】 台湾屏东(64,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好因、东汉时南阳郡吏,见《后汉书·种暠传》(21)。
《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氏族略》 音hào; 《汉语大字典》、《中国姓氏大全》亦然。姑兼收。
【源】 西周古姓(94)。亦见《纂文》(6,11,15,239)及《姓苑》(9)。【变】 或为(7)。【望】 河南(17,418)。【布】 台湾屏东(64,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好因、东汉时南阳郡吏,见《后汉书·种暠传》(21)。
《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氏族略》 音hào; 《汉语大字典》、《中国姓氏大全》亦然。姑兼收。
读音:Nāguì【综】 土族姓。汉姓为那(195)。
读音:Tài/Tay【综】 源出不详。台湾云林、台北、台东等地均有此姓(68,261)。
读音:Shēngěr【源】 代北姓,见《复姓录》(12,63)。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Tuòbá历史上鲜卑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元氏。《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 “‘拔’亦作 ‘跋’ 。《南齐书》 :匈奴女名托拔,妻李陵。胡俗以母为姓。故为李陵之后,
读音:Shù束姓来源于妫姓。汉时有广,宣帝时任太子太傅,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人。到了广曾孙孟达时,避王莽之难,自东海迁居沙鹿山(在今河北大名境内)。遂改为束氏。束姓历史人物有束,西晋文学
读音:Yòuzǐ【源】 ①春秋时齐公族有右子氏,见《路史》(17,62)。 ②春秋时卫公族有右子氏,见《路史》(17,62)。《姓氏词典》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春秋时齐、卫公族并有右子氏。”
读音:Zhān/Jan【综】 趈璧尘,河北安清人,后随讹改为赵(63)。
读音:Yǐnjí《姓氏词典》 引 《明史》 收载,“明有尹吉儿察。”未道其详。(按: 疑“尹吉儿察”为元蒙人名。并非姓“尹吉”,名 “儿察”。姑收录以备考。)
读音:Xīmǎlá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额楚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姓“纪”。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读音:Chǔ储姓的来源有三个。一是相传上古时有储国,储国人的后代以国名为姓,称储氏,世代相传。二是周代虞储太伯其后以储为姓。三是以祖上名字为姓氏,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字储子,曾与孟子相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