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
【源】 北魏时改渴烛浑(一作烛浑)氏为味氏(17,27,60,86)。【布】 上海(91)、台湾南投、台北、台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 其注引 《魏书·官氏志》云:“(后魏)渴烛浑氏,后改为味氏。”(按:渴烛浑,《中文大字典》引作“烛浑氏”。)
【源】 北魏时改渴烛浑(一作烛浑)氏为味氏(17,27,60,86)。【布】 上海(91)、台湾南投、台北、台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 其注引 《魏书·官氏志》云:“(后魏)渴烛浑氏,后改为味氏。”(按:渴烛浑,《中文大字典》引作“烛浑氏”。)
读音:Hándān【源】 系自嬴姓。春秋时晋赵盾从父昆弟之子赵穿,食采于邯郸,因氏(12,60)。一说,赵穿之子赵胜食采于邯郸,是为邯郸胜,见《姓考》(17)。又说,晋赵鞅族子赵午(即赵胜子),受邑邯
读音:guó【源】系自姬姓。周成王叔父虢叔封于西虢(故城在今陕西宝鸡东),虢仲封于东虢(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之虢亭),子孙以虢为氏(7,11,17,60)。 【变】郭或作虢,是郭、虢同姓(60)。 【望】
读音:Kǒng【综】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jūn【源】 ①相传为帝尧之师君畴之后,见《姓苑》(17,60)。 ②汉时西域莎车国有君姓(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君牙,周时大司徒(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
读音:Gōnghuá【源】 春秋时鲁季孙之族有公华氏,见《史记》(15,60,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史记》注云: “鲁季孙之族。”季孙氏乃鲁公族,故公华氏当系
读音:Lín【综】 源出不详。江西宁都有此姓(280)。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chǔ jì【源】系自芈姓。春秋时楚王若敖之子楚季之后,见《世本》(4,6,12,17,60)。 【人】楚季融,春秋时陈大夫(4,8,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读音:Dàluó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官名,以官为氏。郑樵注云: “《周礼》‘罗氏掌罗鸟兽’,秦有将军大罗弘。”
读音:Tuōzhālǐ【综】 清正蓝旗满洲闲散那思图之妻为托扎礼氏(260)。
读音:Yānggǎng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澜沧等地有分布。此姓之出与开种水田有关,后或改为单姓“田”。《中国人的姓名·佤族》有载。或作 “央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