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í

吉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姞姓所改。黄帝有个后裔伯儵,受封于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赐姓姞。后世子孙省去女旁,遂成吉氏。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周朝有贤臣尹吉甫,他的支庶后代以祖辈字为姓,世代相传姓吉。三是他族改姓。清朝满族旗人乌苏氏、觉罗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吉姓。

吉姓发源于河南。先秦时,吉姓已在今河南、陕西、山西等省落籍。秦汉之际,吉姓形成冯翊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吉姓迁至今安徽寿县、湖北襄樊等地。隋唐时期,吉姓繁衍仍旧以河南洛阳和陕西临晋为中心。另外,在今山东、山西、河北、甘肃等地也有分布;南方的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均有了吉姓人活动。宋元时期,西南、华南等地均有吉姓人迁入。明初,吉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河北等地。清代,吉姓有闯关东进入东北者。如今,吉姓尤以山东、江苏、黑龙江等省为多。

吉姓历史人物有吉中孚,唐代诗人。他能文善诗,与卢纶、钱起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吉鸿昌,著名抗日将领。早年入伍,在西北军冯玉祥部历任旅长、师长、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等职。后因反对蒋介石反共内战和卖国投降政策,被蒋介石强令出国。1933年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失败后,在北平、天津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在天津被捕遇害。

吉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九十位。


【音】 又音咭(Ji)(80)。《中华姓府》(63)及《康熙字典》(80)均分吉(Jí)、吉(Jī)为二不同姓。参见吉(Jī)氏。【源】 ①系自姞姓。黄帝裔孙伯鯈封于南燕,其地东都燕县(故城在今河南汲县西),赐姓姞,在周时改为吉(6,7,12,60)。②相传为古帝吉夷氏之后,见《路史》(17)。③周卿士尹吉甫之后,以王父字为氏(6,7,9,17)。④商时侯国(故城在今山西吉县),子孙以国为氏,见《姓源》(17)。⑤金陵吉氏,其先姓安,为西域安息国人,避仇移居南海,后迁金陵,改姓吉氏(242)。⑥清时青海西宁土司吉保,西番人,后裔以吉为姓,世居癿迭沟(72,229)。⑦土族吉桑氏,汉姓为吉(195)。⑧彝(130)、蒙古(369)、黎、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冯翊、楚郡、洛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尤以山东、江苏、黑龙江等省多此姓。三省吉姓约占全国汉族吉姓人口47%。【人】 吉恪,汉时汉中太守,见《西溪丛语》(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平度,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江西之南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路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鲜、回、黎、藏、土、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尹吉甫之后也。”或引 《元和姓纂》亦云: “尹吉甫之后,以王父字为氏。”②郑樵又注: “或云黄帝之裔伯鯈之后, 封于南燕,赐姓姞氏,后改吉氏。” 此则为姞姓所改。③ 《中文大字典》 注引 《姓谱》 云: “吉夷氏后有吉氏。”相传吉夷为古帝名。④黎族之吉姓,相传海南琼中、保亭、乐亭三县接界之七十二峒黎族,本无姓,后由峒长大总管统一封为吉姓。后或为王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黎族》。⑤土族之吉姓,则为土司名字所改。明洪武四年(1371年) “诺延” (官人) 吉保率众归附明朝,授百户。遂仿汉族姓名构造习惯,取“吉保”首字为姓,称吉士司。见《中国人的姓名·土族》。

东汉有吉本,太医令; 三国时魏有吉茂,汝阳人,临汾令; 唐代有吉中孚,鄱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宋代有吉详; 清代有吉梦熊。

猜你喜欢

  • 读音:Zhì【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疑即袟。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有载,未详其源。《姓氏词典》 之 “音序检姓”、“笔画索引” (九画) 皆作“祑”,而其正文 (第49

  • 达奚

    读音:dá xī后魏献帝以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见《魏书·官氏志》)后魏孝文帝以献帝第三兄之后为达奚氏,寻又改为奚氏。(见《姓氏考略》)▲<北周>达奚武,代人,东秦州刺史。<隋&

  • 读音:Chéng/Cherng【综】源出不详。台湾台南有此姓(68,261)。

  • 鄭蕭

    读音:Zhèngxiāo【综】 当由郑、萧两单姓合成。原藉福建晋江。今台湾有此姓(236)。

  • 董皮亞

    读音:Dǒngpíyà景颇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Tú【源】 ①见《直音》(21)。佛图氏之后,改为图氏,见《字典拾遗》(62)。②清满洲八旗姓喜塔喇氏、图尔佳氏、图佳氏后均有改姓图者(174,180)。【布】 山西阳城(309)、新疆哈密(6

  • 按赤歹

    读音:nchìdǎi【综】 元时人姓。八思八花,按赤歹氏,元太祖时积功授宣抚使。曾孙阔里吉思,元至元中授司农少卿,大德年中官至云南左丞相(57,61,399)。

  • 读音:Liǎo【源】鄝,春秋时小国,故城在今河南固始,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62)。亦见《姓苑》(21)。【变】古时蓼、鄝相通,即蓼氏(60,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考略》

  • 沙哲哩

    读音:Shāzhéli【综】 清正蓝旗满洲闲散吉木保之妻为沙哲哩氏(260)。又,清正黄旗满洲领催额尔拨之妻为沙几力氏(260)。〔沙几力〕似即沙哲哩之异译。

  • 費摩

    读音:Fèimó【源】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三派,出蜚悠城、布尔哈图、萨齐库、宁古塔、长白山、瓦尔喀、辉发、苏完、马察、喇发、木城、巴发、七奇里等地(23,63,180,260)。 【变】①后改为马、麻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