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一那蔞

一那蔞

读音:Yī'nālóu

【音】 蒌亦音闾(Lǘ)(9)。【源】 代北姓,见《魏书·官氏志》(17,62)。一那蒌氏本辽东鲜卑部落,与燕同时兴起,后由燕归魏(70)。【变】 ①后改为蒌氏(7,60,70)。一说改为娄氏(7,9,17)。②亦作〔一那娄〕(9,17)、〔一郍蒌〕(7,70)、〔乙那蒌〕(60,70)、〔乙那娄〕(12,21,27)、〔乙那楼〕(70)、(壹那蒌)(60)。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俱予收载,后改为蒌氏。《姓氏考略》注“壹那蒌”亦云: “代北姓,后改为蒌氏,见《魏书·官氏志》。壹,或作一、乙; 蒌,一作娄。” 《姓氏词典》 称: “蒌,也作 ‘楼’。”

猜你喜欢

  • 读音:Niǎ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灵石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 碾,我国石制米粮加工器具,或以此为姓。)

  • 索阳

    读音:suǒ yáng荥阳有索水,居索水之阳者以为氏。(见《姓苑》)

  • 鄧佳

    读音:Dèngjiā【综】 清正黄旗满洲护军常存之妻为邓佳氏(260)。

  • 扈倫

    读音:Hùlún【综】 明时黑龙江女真人姓。原有乌拉、哈达两部,后迁居松花江中游,续有辉发、叶赫两部加入,仍统称扈伦。明时称为海西四部。亦作〔呼伦〕、〔忽剌温〕(91)。历史上女真族姓氏。《中国姓氏大

  • 读音:Shǎ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丘穆陵

    读音:qiū mù líng丘穆陵氏,后改为穆氏。(见《魏书·官氏志》)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丘目陵”据《魏书·官氏志》 云:“亦作丘穆陵。丘穆陵氏后改为穆氏。”

  • 读音:bǎo【源】 ①《周礼》有保章氏(官名,春官之属,世守天文之变),因官为氏(6,9,12,60)。 ②春秋时楚国公族之后有保氏,见《路史》(17,60)。 ③佤族斯翁氏族,汉姓为保(161)。

  • 增藺

    读音:Zēnglìn《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增蔺毡单。”未道其详。

  • 喇細

    读音:Lǎxì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陇川有分布,其汉姓为 “徐”,盖取lǎxì之尾音谐以音近之汉姓“徐”而得。《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有载。未详其他。

  • 吐賀

    读音:Tǔhè【综】 代北姓。北魏时有吐贺真(7,12,2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魏有吐贺·真。”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