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鱼台县志

鱼台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马得祯纂修。马得祯,字冲霞,山西介休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鱼台县知县。鱼台县志创修于明,然中经兵乱,只存二册。康熙十一年(1672),檄各郡邑重修志乘。鱼台县以旧志疏陋,文献散失难征,未行其事。马得祯任县令后,决意补无志之缺。其于从政之暇,广为采访,认真搜求,又多次召邑绅商讨,历一寒暑而成是志。《鱼台县志》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共十八卷首一卷,分为十八门,依次为图经、沿革、星野、灾祥、山川、河渠、建置、祠祀、风土、古迹、学校、赋役、政事、职官、宦绩、选举、人物、艺文。兹篇虽名为重修,实同创举。这是因为旧志残脱,不足为凭据。其所载,除采访所得外,多取自府志、沛志及定陶、钜野诸县志。综观全书,体例尚称谨严。凡叙述故实,必注出处。各家所论不同者,则详辨之。可供后人参考。②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赵英祚修,丁咸亭纂。赵英祚,字荫轩,汉军旗人,进士。光绪八年(1882)任鱼台县知县。丁咸亭,孝廉。鱼台县志自康熙三十年(1691)县令马得祯重修后,乾隆二十九年(1764)邑令冯振鸿再修。其后百余年未再续修。赵英祚任县令后,以修志为己任,并远聘东海名孝廉丁咸亭主其事,历数月而成是志。《鱼台县志》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兹篇谓列表常能较文字叙述更为清楚,故列表甚多。其表制作亦较精美。体例分类,则多因袭康熙马得桢志。惟改马志之赋役门为食货门,以能将物产纳于其下,而户口、赋役亦归属其中,殊为有识。综观全书,选材严谨,编次也妥当。在山东诸县志中,可称佳作。此志尚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论语范氏注

    一卷。晋范宁(339-401)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宁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晋经学家。反对玄学清谈,推崇儒学,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穀梁传》注解。晁公武认为皇侃《论语

  • 重订外科正宗

    见《外科医宗》。

  • 蛰云雷斋丛书

    十四种,四十九卷。清佚名编。此丛书未著编者名氏,收书以清代学者研究经史的著作为主,兼及杂家著述。其中以廖平、康有为二人著述最为重要。廖平治经前期倾向今文学,于今文学颇有贡献。康有为亦主今文之说,故二人

  • 陵川县志

    ①三十卷。清雷正纂修。雷正,湖北沔阳县人,出身生员,乾隆三年(1738)任陵川县知县。按陵川县志,创本不可考,明宏治十一年,邑人都永思曾为重修,其后明嘉靖、万历,清顺治、康熙诸朝,递有续纂。《陵川县志

  • 说文古语考

    一卷。清程际盛(生卒年不详)撰。际盛原名炎,字奂若,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著作尚有《说文引经考》、《续方言补正》等。此编乃是专门辑录考释《说文》中用以说解字义的古语之

  • 青溪遗稿

    二十八卷。清程正揆(1604-1677)撰。程正揆,初名正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入清后更今名。孝感(今属湖北)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入清后,官任光禄寺丞、工部侍郎等。顺治十四年(1

  • 偶然云集

    十卷。清汤之锜(1621-1682)撰。汤之锜,字世调,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入清屏居田野,仿高攀龙复七规,春秋两会,四方学者翕然宗之。延陵书院、东林书院聘为主讲,皆不就。人称“默高先生”。著有《偶然

  • 游行外国传

    一卷。晋释智猛撰。《隋书·经籍志》今已佚。梁《高僧传》卷三有释智猛传,载晋元兴三年(404),智猛招集(共十五名)出家修人,从长安出发,出阳关,西入流沙,径鄯善、龟兹、于阗等国,在登葱岭时九人退回,至

  • 南雪斋藏真

    十二卷。清武元蕙辑。武元蕙字保恒,号俪荃。所收书从晋代至明代。以十二地支标十二卷。始刻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咸丰三年(1853)而成。子集有陆机《平复帖》、《兰亭序》残本、唐人写经,为唐僧法藏

  • 己任编

    八卷。清杨乘六(生卒年不详)辑,王汝谦补注。杨乘六字以行,又字云峰,湖州(今属浙江)人。著有《临证验舌法》、《潜村医案》等书。此书又名《医宗己任编》。书名取范仲淹名句“以天下为己任”之意。此书为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