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卷。明查志隆撰。查志隆字鸣治,浙江海昌人。官山东都转运盐使司滨乐分司同知。查志隆奉钦差巡按直隶等处监察御史谭耀檄令,旁搜遐考,纂辑成此书。《岱史》明万历刻本,共十八卷。凡为考者三。曰图考。曰星野考
二十二卷。明林允昌(见《弟经》)撰。莆田有金石社,乃林氏宗人讲学之所,林允昌集子弟,每月三次会讲于其中的栖缘堂。每次会讲《五经》及诸史。自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开始为第一期,至十一月止。共会讲二
十卷首一卷,清王暨英修,曾茂林纂。王暨英,曾任金堂县知事。曾茂林,邑人,举人。考金堂县,唐为金水县,后晋为汉城县,宋为怀安县,元为怀州,明称为金堂县,迄无更易。金堂县志创修于嘉庆知县谢维杰,同治间续于
五卷。宋杨士瀛(详见《仁斋直指》)撰。此书又名《仁斋小儿方论》,专论小儿诸证。书中首先阐述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征,然后载列小儿惊风、中风、疳、积、伤寒、咳嗽、脾胃病、丹毒、疮疹、杂病等证治及方药。
四十卷。明穆文熙编撰。文熙生平事迹详见《七雄策纂》条。《四史鸿载》选录《左传》十二卷、《国语》八卷、《战国策》八卷、《史记》十二卷,皆注字义。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朱朝聘刻本,现为美国国会图书馆
一卷。清黄奭辑。徐广(352——425),字野民,东晋东莞姑幕(今江苏常州)人。官至秘书监。著有《晋纪》、《史记音义》。《隋书·经籍志》载该书原四十五卷,《唐书·经籍志》同,《晋书·本传》曰四十六卷,
十卷。《补遗》一卷。清严绳孙(1623-1702)撰。严绳孙,字荪友,江苏无锡人。其以诗古文擅名,康熙十八年(1679)中举鸿博,授翰林检讨,与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擢拔为古迁中允。不慕荣利请归乡里
三卷。谢察微(生卒年不详)撰。据明代初年陶宗仪编纂的《说郛》中收录的《算经》中,题“宋谢察微”知谢为宋代人;又据欧阳修1060年完成的《新唐书》中记载了《谢察微算经》可知,此部算经的成书年代应在宋之前
一卷。清杨锡观撰。杨氏生平,参见《六书辨通》。是书专释六书之义。凡九条,依次是:六书统于指事、指事象形分界、指事会意分界、谐声从方音而多、古今人转注、假借有二义、方中履六书通说、变换偏旁之文多后增、遵
一卷。明陈悰(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陈悰,字次杜,江苏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待考。此集前有陈悰自序。其诗仿王建宫词,杂咏天启轶事,共一百首。自注亦极详悉,颇足以广异闻。朱彝尊尝录入《明诗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