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书
十四卷。明姚旅(生卒年不详)撰。姚旅,号园客,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四卷,其中分核篇二,韵篇三,华篇、杂篇、迹篇、风篇、错篇、人篇、政篇、籁篇、谐篇、规篇、枝笔、异篇各一,杂举经传,旁证以俗说。取东汉王仲任所谓口务明言,笔务露文之意,名曰《露书》。但词气儇薄,颇乖著书之体。其核篇所论经义,皆毛举捃拾,无关大旨。韵篇亦猥杂不伦。谐异诸篇尤多鄙俚。至谓屈原被流放、司马迁受腐刑,是因为其文之繁也,疏舛尤甚。有明刊本。
十四卷。明姚旅(生卒年不详)撰。姚旅,号园客,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四卷,其中分核篇二,韵篇三,华篇、杂篇、迹篇、风篇、错篇、人篇、政篇、籁篇、谐篇、规篇、枝笔、异篇各一,杂举经传,旁证以俗说。取东汉王仲任所谓口务明言,笔务露文之意,名曰《露书》。但词气儇薄,颇乖著书之体。其核篇所论经义,皆毛举捃拾,无关大旨。韵篇亦猥杂不伦。谐异诸篇尤多鄙俚。至谓屈原被流放、司马迁受腐刑,是因为其文之繁也,疏舛尤甚。有明刊本。
一卷。清陈良玉(生卒年未详)撰。陈良玉字朗山,辽宁铁岭人。此书收词四十七阕。慢词居多,有清雅处,有精整处,有奔放处。皆宗法朱彝尊、厉鹗。观〔三姝媚〕、〔念奴娇〕、〔高阳台〕诸阕,即可知。要而论之,其词
七卷。清吴大廷(1825-1878)撰。吴大廷字桐云,别号小酉腴山馆主人。湖南沅陵人。咸丰年间举人,官至福建法道及台湾道。曾著有《小酉腴山馆诗文钞》、《读易随笔》、《读书随笔》、《孝经古今文辑论》诸书
十六卷。清陈昌撰。陈昌生卒年不详,字世五,四川铜梁人,官至知县。清将鲍超字春霆,所部湘军称霆军。陈昌在霆军多年,撰此书以彰其功。书中内容系辑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奏疏整理而成,叙事起自道光三十年(
五卷。明项乔(约1529年前后在世)撰。项乔,字迁之,号瓯东。浙江永嘉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广东左参政。此集为其文录,嘉靖时刊刻。目录列于各卷之道,卷一分上下,但已缺,故实为六卷
二卷。宋吴彦夔(生卒年不详)撰。吴彦夔,字拙庵,南宋医家。此书旧本不著撰人姓氏,《宋书·艺文志》载此书亦不言作者,《四库全书》据陈振孙所言断为吴彦夔所撰,成于南宋淳熙庚子(1180)。全书分上、下两卷
二十三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除颖上知县,调任青浦知县,迁礼部主事,遭人诬谄,罢官归家,遨游吴越间,
一卷。清黄奭辑。张旸,西晋安定(今属甘肃镇原)人。曾以秘书郎参著作,又任令史,后出为地方官。著有《后汉纪》三十卷,以编年体记东汉一代史事。原书久佚。姚之駰、章宗源有重辑本。清黄奭据章辑本重新校刻,成书
四卷。明周锡珪编撰。周锡珪,字禹锡,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该书所载均为唐碑,书后还附有五代碑一种。各碑就周锡珪所见,各为题跋。但唐尉迟敬德碑,乃遗不载。他在前人如黄伯思、米芾等人考释的基础上,对有些阁
七卷。清王训撰。训字敷彝,山东安邱(今山东安丘)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卷首有宋继澄序,又有训自序及凡例,大旨仿照苏氏评《孟子》,多用符号作指点。如关于头脑旨趣,关目照应之类,或用重圈或用阴圈
一卷。《补遗》一卷。元龚(1266-1331)撰。字子敬,自高邮(今属江苏)迁居平江。曾充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主簿,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所著尚有《存悔斋诗》一卷,明朱存理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