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隆昌县志

隆昌县志

①十二卷,清黄文理纂修。黄文理,巴陵人,曾任隆昌县知县。隆昌县志创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其时县令钱振龙奉檄纂辑数条,附入郡志,仅二十四页。黄文理任县令后,认为旧志过于简陋,因修兹编而续之。《隆昌县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共十二卷,卷首为序、姓氏、凡例、城图、舆图。正文分为:卷一,星野、形胜、山川、沿革。卷二,疆域、城池、廨署。卷三,坛壝、祀典。卷四,坊表、里社、乡场、桥梁。卷五,田赋、户口、积贮、盐政、防讯。卷六,学校、庙制、礼乐、书籍、学额、书院、乡饮。卷七,驿递、铺递。卷八,秩官。卷九,选举、名宦、人物、忠孝、节义、隐逸、流寓。卷十,风俗、节序、土产、古迹、寺观、仙释、坟墓、祥异、杂记。卷十一至卷十二,艺文。此志搜遗辑坠,使一邑志乘益臻完备,其功不可没。然列目纷繁,有失伦次。且卷端太守以下载序六篇之多,率皆僚属标榜谀颂之词,读之令人生厌。② 四十二卷首一卷。清魏元燮、花映均修,觉罗国欢增修,晏祐增纂。觉罗国欢,曾任隆昌县知县。晏祐,进士,曾任平谷县知县。隆昌本富顺之隆桥驿,明隆庆年间始割荣、泸与富之地而成县。志乘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县令黄文理纂修后,乾隆三十二年(1767)县令朱云骏、道光三年(1823)县令张聘三、咸丰十一年(1861)县令花映均先后续修。兹编则为续咸丰志而作。《隆昌县志》同治元年(1862)刻本,此志名目次序,悉遵省城志局颁发纂修章程,毫无变易。凡乾隆四十年,以前,备录旧志,乾隆四十年以后事,皆一一增入。艺文门悉录旧志,新人新篇,非无佳作,然以其人见存,故避嫌不登。综观全书,文笔流畅,选材精审。木政、权政、土司、屯练、屯田、古帝王、故宫、僭窃、方技等类,以非隆昌县所有,故削而不载,亦为允当。尚有同治十三年(1874)晏祐增刻本。

猜你喜欢

  • 岭南文献补遗

    六卷。明杨瞿崃(生卒年不详)编。杨瞿崃字稚实,福建晋江人。万历进士,官累江西提学副使。著有《易互》等多种。广东提学张邦翼曾撰《岭南文献》三十二卷。杨瞿继为提学,复续辑此书。杨瞿崃自序称:张刻详于人,其

  • 宝树堂遗书

    三种,七卷。清郭梦星(详见《尚书小札》)。遗书收《尚书小札》二卷,本辞典有专条介绍,可参阅。《午窗随笔》四卷,为说经论史之作,其中于历代官制沿革、山川舆地沿变,考证较详;记道光六年平定西域张格尔之谢表

  •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八卷八十四回。题熊大木撰。熊大木字鳌峰,号钟谷子,建阳(今福建建阳)人,明嘉靖时人,生卒年与生平均不详。其主要事业是从事通俗小说的编著与刊行,除本书外,还著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南北两宋志传》等演

  •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

    见《武王伐纣平话》。

  • 经典文字辨证书

    五卷。清毕沅撰。参见《说文解字旧音》。毕氏自序谓作是书有五例:“一曰‘正’,皆《说文解字》所有者也;二曰‘省’,笔迹稍省于《说文》,‘’之为‘香’,‘髃’之为‘腢’,是也;三曰‘通’,变易其文而不戾于

  • 金文通集

    二十卷。清金之俊(1593-1670)撰。字彦章,一字岂凡,号息斋。吴江(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入清,历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使、中和殿大学士等。康熙

  • 宛委山房诗集

    不分卷。清曹仁虎(1731-1787)撰。曹仁虎,字来殷,号习庵,上海嘉定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侍讲学士。工诗,著有《六书转注古义考》、《七十二侯考》、《宛委山房集》、《蓉镜堂文集》、《曹学士遗集》诸

  • 里塘志略

    二卷,清陈登龙纂。陈登龙,字秋坪。陈登龙,留心吏治,嗣补青神令,调辨里塘粮务,其尽心整理,考其山川夷险,民出利弊、土司沿革,详为记载,编纂此志。《里塘志略》嘉庆十二年(1807)编,十五年(1810)

  • 大学问

    无卷数。明王守仁(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安,谥文成。因曾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侧,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明弘治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识渊博,开始研习词章,继而转承朱熹学说

  • 金匮要略注

    四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金匮要略》自林亿从张机《伤寒论》中辑录校订出来之后,为之作注者,元明以来不过寥寥数家,其中较好的注本有徐彬《金匮要略论注》,有论有注,较为详赡。张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