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鉴外纪

通鉴外纪

十卷。目录五卷。宋刘恕(1032-1078)撰。怒字道原,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皇祐进士,官至著作郎。治平年间参与编修《资治通鉴》。著有《十国纪年》、《通鉴外纪》、《疑年谱》、《年略谱》。因司马光修《通鉴》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缺前略后,首尾不备。乃拟另作《前纪》、《后纪》与《通鉴》前后相承接。后病废,口授其子刘羲仲成《前纪》,估计《后纪》难成,乃依《国语》称《春秋外传》例,易名为《外纪》。书成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记事上起三皇五帝,终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包括《包牺以来纪》一卷、《夏商纪》一卷、《周纪》八卷。共采摭当时可见史料二百余种。本书性质为《资治通鉴》的补编,网罗材料可谓甚丰。对材料的处理,于可信之事则大书,事有异同或荒渺难稽者则分注或细书。自周共和(前841)以来始为编年,以前则概称“疑年”,只载世次,如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帝尧……,以及夏商和西周早期的各王。“疑年”不标岁阳岁阴之名,也不条列其数。纪末所附论断颇有与封建正统史家不同的见解,可供参考。另外《通鉴外纪目录》五卷,年经事纬,上列朔闰天象,下列《外纪》之卷数,与《通鉴目录》体例相同。清胡克家有《通鉴外纪注补》,又有明南监本十六卷,嘉庆十六年(1811)璜川吴氏刊本,陈仁锡刊本,石礅书塾本,山渊堂本。该书收入《四部丛刊》中,名曰《资治通鉴外纪》和《资治通鉴外纪目录》,共五册。另外《四库全书》、《资治通鉴汇刻》也曾收录。

猜你喜欢

  • 诸子平议

    三十五卷。清俞樾撰。俞樾生平见“广雅释诂疏证拾遗”。《诸子平议》仿照王念孙《读书杂志》体例,所平议者为《管子》、《晏子春秋》、《老子》、《墨子》、《荀子》、《列子》、《庄子》、《商子》、《韩非子》、《

  • 史伯平先生所著书

    二种,二卷。清史致准(详见《尚书绎闻》)撰。二种为《尚书绎闻》一卷、《读左评录》一卷。两种本辞典均有专条介绍,可参阅。有光绪年间刊本。

  • 出三藏记集

    十五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出三藏记集》一书,简称《祐录》意在订正经译。全书共分四科:一、撰缘记,二、诠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记印度佛教结集及新旧名义异解有一卷,共五

  • 攀古小庐杂著

    十二卷。清许瀚撰。此书为作者的札记,其中《经传说》三卷,附杂考;《小学说》二卷;《金石说》五卷,附考三篇;题跋二卷,附书后三篇。全书于经传考证、金石之论有一定参考作用。版本不详。

  • 修洁斋闲笔

    四卷。清刘坚(生卒年不详)撰。刘坚字青城,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坚自序称同乡顾宸曾著《辟疆圆习察》一书,编撰未成,故从中选取十余篇收录其中。现观是书共三百余条,内容都是杂论考证古诗文中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 古愚心言

    八卷。清彭鹏(1637-1704)撰。彭鹏,字奋斯,号无山,一号古愚。莆田(福建省厦门市)人。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反叛,逼迫彭鹏出任伪职,彭鹏坚拒不赴。事平后,由三

  • 钦定廓尔喀纪略

    五十四卷,首四卷。清乾隆帝敕撰,方略馆编纂。记第二次西藏与廓尔喀(今尼泊尔)边境事件,亦记乾隆“十全武功”最后一部要籍。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八月始,至五十八年十月止。《钦定巴勒布纪略》姊妹篇。内

  • 读诗经偶录

    二卷。清金荣镐撰。荣镐字芑订,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起于《周南·关雎》,终于《豳风·狼跋》,《小雅》以下均缺,不知是著书者仅成《国风》,还是《小雅》以下诸篇已佚。此书不载经文,有所诠释者,则标其

  • 苻子

    一卷。原题晋苻朗(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苻郎,字元达,略阳临渭(今属甘肃秦安东南)人,《晋书》有传。撰有《苻子》数十篇。《隋书·经籍志》于道家类著录《苻子》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三十卷,

  • 高子遗书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高攀龙(1562-1626)撰。高攀龙,字存之,一字云从,号景逸,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宪成没后,由他继主讲习,故世称“高、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