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逊志斋集

逊志斋集

二十四卷。明方孝儒(1357-1402)撰。方孝儒,字希直,又字希吉,浙江宁海人。人称正学先生。宋濂弟子,惠帝时任侍讲学士。燕王(即成祖)兵入京师(今江苏南京)后,他以不肯为成祖起草登报诏书,被杀,凡灭十族(九族及方的学生),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著有《杂诫》。是集凡二十四卷。其中杂著八卷,书三卷,序三卷,记三卷,题跋一卷,赞一卷,祭文、诔、哀辞一卷,行状、传一卷,碑、表、志一卷,古体诗一卷,近体诗一卷。方孝儒死后,文禁甚严。其门人王稔藏其遗稿,于宣德后稍始传播。故原本阙文脱简颇多。此本并为二十四卷,乃正德中顾璘守台州时所重刊。方孝儒学术醇正,文章亦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其为文敢于抒发己见,立论大胆。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志高气锐,而词锋浩然,足以发之。”如《里社祈晴文》讽刺了人间的官吏,认为水灾虽无情,但“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语言犀利而富于个性。其文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使笔锋纵横驰骋,颇具活力。其诗略近于文,但成就却次之。都穆《南濠诗话》称:“《方正学先生集》,传之天下,人人知爱诵之。但其中多杂以他人之诗。”因此种作法古已有之,故不足为怪,而附存都穆之说以备考。是集被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黔草

    二十一卷。明郭子章撰。郭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泰和人。详见《粤草》条目(已著录)。是集自为一编,共二十一卷,乃其巡抚贵州时作。总目所题二十一卷,而第八卷分九子卷,第九、第十、第十一、第

  • 近溪子明道录

    八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此书前有昆明郭斗序,序中称“汝芳以家居富美堂及云南五华书院所集讲义二卷,合而刻之,一题曰《五华会语》,一题曰《双玉会语》。其门人杜应奎又附以所记罗汝芳《论学编》

  • 仪礼问津

    一卷。清孟先颖撰。生卒年不详。山西太谷县(今山西省太原盆地东南部)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曾任刑部主事、福建司行走(见癸巳夏季缙绅)。书的前面有韩克均作的序,接着是先颖自序。序的大义是:韩子曾

  • 对属发蒙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全书共分八十一门。其分类颇为琐屑。如节候门,有云上数目下之节候。如三春、三冬之类。又云上虚字下节候,如新春、先春之类。又云上节候下声色,如春光、春容之类。亦为一本俗书。

  • 遵注义释诗经离句衬解

    八卷。清朱榛撰。朱榛字欲泉,安徽含山县人。朱氏以为朱熹集传,文字繁多,再作疏解则更令人难以卒读。所以此书只在经文诗句之间略加衬字,使其文义上下贯通,故称衬解。如诗句中有字异音别者则另附字义音释。又取《

  • 广近思录

    十四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是作者为续写宋朱熹的《近思录》而编。作者仍采用《近思录》的原有体例,增加了宋代张栻、吕祖谦、黄干,元代许衡,明代薛瑄、胡居仁、罗钦顺七家的著述,有文集、史论、别集

  • 易蓍图说

    十卷。清潘咸撰。潘咸不知何许人。所著别有《音韵源流》,其中引李渔《诗韵》,则其人一定在李渔之后。此书“周易大衍蓍”六卷,“连山易蓍”三卷,“归藏易蓍”一卷,都各自为之作序。其说认为,读《易》者应当从知

  • 类稿

    十卷。明涂几(约1497前后在世)撰。涂几,字寸约,又字孟规,宜黄(今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志尚高古,隐居著述。尝学于李存,究心象山之学。弘治初(1488)拟进时事策十九篇,因疾不果。几工词赋,得骚

  • 百两篇

    一卷。汉张霸撰,清王谟辑。《汉书·儒林传》说:“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求能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

  • 南宋杂事诗

    七卷。清沈嘉辙(约1729年前后在世)、吴焯、陈芒光、符曾(1688-?)、赵昱(1689-1747)、厉鹗(1692-1752)、赵信(1701-?)等同撰。沈嘉辙字栾城,焯字尺凫,曾字幼鲁,皆钱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