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迪功集

迪功集

六卷。附《谈艺录》一卷。明徐祯卿(1497-1511)撰。徐祯卿字昌谷,一作昌国,江苏省吴县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与李梦阳等人倡导复古;为“前七子”之一。因失囚,降为国子监博士。卒于京师。著有《翦胜野闻》(已著录)、《迪功集》、《迪功外集》等。此集为徐祯卿自己选编,据王士祯《居易录》中称,“黄庭坚自定其诗为《精华录》,仅三百首,徐祯卿自定《迪功集》也是三百首。”包括乐府四十四首,赠答诗十六首,游览诗二十五首,送别诗四十首,寄忆诗二十一首,咏怀诗十二首,题咏诗二十一首,哀挽诗三首,共一百八十二首,不足三百之数,而卷五以下则为杂文二十四篇,与王士祯所言不符,毛先舒在《诗辩坻》中称:“昌谷除《迪功集》外,还有《徐迪功外集》,由皇甫子安作序并刊刻;又有《徐氏别稿》五集,包括《鹦鹉编》、《焦桐集》、《花间集》、《野兴集》、《自惭集》。”又评论说:“《迪功集》是所自选,风骨最高。外集殊复奕奕。焦桐多近体,最疵。鹦鹉多学六朝,杂晚唐,有竹枝、杨柳之韵。花间‘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于诗为小乘,入词亦苦于不称。”徐祯卿的诗风格清朗,时有陈时事,隐寓讽刺之作。其诗论主要见于《谈艺录》,其中颇多精警之见。《迪功集》另有嘉靖七年(1528)刻本,还有清乾隆鞠履厚校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秦蜀驿程后记

    二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康熙三十五年(1696),王士祯以户部侍郎身份奉使祭告西岳、西镇、江渎。本书即记其沿途所见名胜山川。上卷记自京师经华阴、汧阳吴山至成都所见;下卷记自成都至其家新城所

  • 平定朔漠方略

    四十八卷。清温达等撰。温达(?-1715),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初为笔帖式,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康熙时期,居住在天山北路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封建主噶尔丹,依恃其日益强大的势力,并吞了厄鲁特四部。康

  • 易举管窥

    ①一卷,清章芝撰。章芝字非灵,泾县人。全书原共四册,首册有图有说,其余三册则逐卦诠释。其同乡赵绍祖认为首册错综互变之义,诚有诸儒所未备者。故首先刊印,取名《管窥》。实际上章氏之说,前人皆有论述,故难免

  • 易触

    七卷。清贺贻孙撰。贺氏字子翼,自称水田居士,江西永新人,明代诸生。该书原无传写本,清咸丰初年由贺恢募资刊刻,始流传于世。此书由作者自序,内容虽多据前人所言,但诠释详明,发挥透彻,绝非简单的抄袭。作者认

  • 尹都尉书

    一卷尹氏(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尹氏,不知生于何世,何名,生平无考,都尉为官职。《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尹都尉》十四篇。清代马国翰从《齐民要术》中辑录有关种瓜、葵、芥、蓼、薤、葱等条而成《尹

  • 考古类编

    十二卷。清柴绍炳(生卒年不详)撰。柴绍炳著有《古韵通》。此书分三十三门。凡是有关典章制度,都摘录其指要,串联成篇。书中自序谓取便童蒙,比于《小学绀珠》之类,盖为举业后场设也。原名《通考纂要》。雍正甲辰

  • 习苦斋集

    十二卷。清戴熙(?-1860)撰。戴熙字醇士,号鹿林,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官兵部右侍郎。1860年忠王李秀成克杭州,戴熙以本籍团练抵抗,兵败死之。是集有诗集十二卷,古文四

  • 徐辛庵行述

    一卷。清徐元锡等撰。元锡咸丰五年(1855)举人,官至广西水安州知州。此书记其父徐士芬事迹。士芬字诵清,号辛庵,浙江平湖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士,历任编修、户部右侍郎、顺天学政等职。士芬颇重

  • 尊古斋所见吉图初集

    四卷。黄浚辑。黄浚,字百川,北京人。此书收录商周至清古器一百九十器。因我簋器和盖是分列的,故于省吾在序言中说是一百九十一器。其中商周彝器约占百分之六十。所录各器均不记大小尺寸,也无考释。有1936年影

  • 中庸点缀

    一卷。明方时化撰。方时化事详《易引》条。此书首为《中庸》总提,次载《中庸》全文,每段或总批,或旁批,以释氏解儒书。《四库全书》采用江苏周厚堉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