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解字篆韵谱

说文解字篆韵谱

五卷。南唐徐锴(其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系传》)撰。是书是为《说文解字》作的音序检字表,是与《说文系传》相配的。它取许书所收释的一万零五百一十六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类编次而成。凡小篆皆有音训,其无音训者,乃是许书所附的重文,籀文注以“史”字,古文注以“古”字,注释十分简略。徐铉为之作序说:“偏旁奥密,不可意加,寻求一字,往往终卷。力省功倍,思得其宜。舍弟楚金,特善小学,因命取叔重所记,以《切韵》次之,声韵区分,开卷可睹。楚金又集《通释》四十卷,考先贤之微言,畅许氏之元旨,正阳冰之新文,折流俗之异端,文字之学善矣。今此书止欲便于检讨,无恤其他,故聊存训诂,以为别识。”据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序云,此书篆字皆为徐铉所书。徐铉在此书后序说:“韵谱既成,广求余本,孜孜雠校,颇有刊正。今承诏校定《说文》,更与诸儒精加研核。又得李舟《切韵》,殊有补益。其间有《说文》不载,而见于序例注义者,必知脱漏,并从编录,疑者则以李氏《切韵》为正。”由此可知,是书不独出自小徐一人之手,大徐也曾用心更定补编之。《四库提要》分析说:“前序称命锴‘取叔重所记,以《切韵》次之,声韵区分,开卷可睹’云云,考后序称‘又得李舟《切韵》’,则所谓《切韵》次之者,当即陆法言书,即《唐韵》、《广韵》所因也。然锴所编部分,与《广韵》稍异。又上平声内痕部并入魂部,下平声内一先二仙后别出三宣一部,然魂部之下注痕部附字,而宣部则不著别分,似乎《切韵》原有此部,殆不可晓。或此书部分,铉亦以李舟《切韵》定之,非陆法言之《切韵》,故分合不同欤。”是书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有《函海》本、《小学汇函》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浮云校帖

    六卷。明蒋之奇(生卒年不详)书,其子蒋胤敬、蒋胤睿勒刻。蒋之奇,字如奇,号一先,工于书法,四十余年片刻不废,但极少应人求书,故流传不多。该帖之六卷中,前四卷为蒋氏自书,后两卷为其所藏《怀素千字文》和苏

  • 莘县乡土志

    不分卷。清周郑表、汪锡康修,孔广文纂。周郑表,光绪末年任莘县知县。汪锡康光绪末年继任周郑表为知县。孔广文字翼轩,县训导。周郑表宰莘县,锐意修志,督催士绅依例采录,延儒学训导孔广文编纂,甫竣,周郑表去职

  • 世经堂集

    二十六卷。明徐阶(1494-1574)撰。徐阶生平详见《岳庙集》。是集为徐阶诗文集。凡二十六卷。其中文二十四卷,赋、颂、诗、词二卷。徐阶为官数十年,位居首辅。对裨政多所匡救。对诗文则非所留恋。其诗多感

  • 海桑集

    十卷。明陈谟(?-1388)撰。陈谟,字一德,号心吾,江西泰和人,约生于元成宗时,洪武初召赴阙,以疾辞归。洪武三年(1370)曾校文于广东,后主奉新清节书院讲席。事迹具载《明史·儒林传》,著有《海桑集

  • 孝经郑注疏

    二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字吉人,一字麓云,号鹿门,人称师伏先生,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著述颇丰,有《经学通论》五卷、《孝经郑注义疏》二卷、《春秋讲义》二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

  • 太白山人漫稿

    八卷。明孙一元(1484-1520)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

  • 清绮轩诗剩

    一卷。清陶安生(生卒年不详)撰。陶安生,字竹筠,号南沙女史,江苏常熟人,卢州郎中章玕之妻。清代诗人。早卒。此书前有黄光彬、黄业良、徐魁士所作序言,宗廷辅撰有作者小传,有张文锐,张盛典、凌锦章、徐冕士、

  • 伤寒论后条辨

    十五卷。清程应旄(生卒年不详)撰。程应旄字郊倩,新安(今属安徽)人。约生活于明清之际,清时避兵祸侨居苏州。初攻儒学,后弃儒为医。于伤寒学说研究数年,颇有心得。著有《伤寒论赘余》、《医经句测》等书。此书

  • 二刻礼部增补订正四书合注篇主意

    是书为前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范谦、前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刘楚元、前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余继登同纂。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冯琦证正,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李廷机删补,《合注》原为范谦、刘楚元、余继登所辑刻。

  • 春秋世学

    三十二卷。明丰坊(见《古易世学》)撰。该书自称因其祖先、宋御史中丞丰稷之《案断》而为之释义,故名世学。但丰稷并无《案断》之书,历家书目亦不见著录,显是伪托。坊平生喜作伪书,常于诸经窜乱篇章,别为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