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经六帖

诗经六帖

十四卷。明徐光启(1562-1633)撰。清范方重订。光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今上海市)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从意大利人天主教耶苏会传教士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等,尽其术。译著《几何原本》、《泰西水法》、《测量法义》、《勾股义》等书,且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等。四十七年(1619),为抗击清兵侵扰,累疏自请练兵,遂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练兵通州。天启年间,遭阉党排陷,落职闲住,著《农政全书》。崇祯元年(1628)召还,擢礼部尚书。五年,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六年,病卒。赠少保,谥文定。光启博学强识,治学范围颇广,为十七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徐光启集》。范方字令则,如皋(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著有《诗经汇诂》。是书重订前,后先错互,为未定之书;重订后去其博物一帖,其余五帖,皆移定其次,而无增改。五帖为:一翼传、二存古、三广义、四揽藻、六正叶。前有方自序,卷首有光启韵谱说并例。于诸诗皆不载其词,但於有韵之句,以白圈为识。无韵之句,以黑圈为识。体例很不完善。且既以古音无叶,为全书注意之处,乃于圈识之外,而不言其所以然。题曰“韵谱”,名实相违。六帖其名始于帖经,程大昌《演繁露》疏解颇明。光启以名经解,为转不失其初。然考《明史·艺文志》,载徐光启《毛诗六帖》六卷,是每帖为一卷。方删博物一门,则六帖仅存其五,与光启作书之意,全不相合。

猜你喜欢

  • 少仪外传

    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以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国史院编修

  • 真赏斋帖

    三卷。明华夏(生卒年不详)辑。华夏,字中父,江苏无锡人。华夏将其家藏的书法真迹刊成《真赏斋帖》,由文征明父子摹勒,每卷前有文征明细楷题跋,卷末则有文彭题跋。由于原刻本毁于火灾,后又刻石,故有火前、火后

  • 类音

    八卷,清潘耒撰。潘耒(1646-1708)字次耕,号稼堂,晚年自号止止居士,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康熙十七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在翰林院五年,因耿直见忌,遂归里不

  • 逢辰记

    一卷。作者不详。记载宋大臣吕颐浩事。《四库提要》考其当为颐浩后人所作。有《永乐大典》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孔继涵家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 洛闽源流录

    十九卷。清张夏(详见《杨文靖年谱》)撰。取有明一代儒家学者,分别门户,各立为传。其中第一至十三卷为洛闽学派,列入正宗16人,羽翼39人,儒林192人;第十四卷为新会学派,十五卷为余姚学派,共列入羽翼8

  • 建始县志

    四卷,清袁景晖修。袁景晖,字龙溪,河南光山人,举人,官建始知县。县志明以前无可考。康熙初知县吴李芳创修县志,粗备修举。二十四年(1685)知县武令模续修,草创成篇,采择不精不详。四十三年(1707)知

  • 画响

    不分卷。明李永昌(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李永昌,字周生,号黄海,安徽徽州(今歙县等地)人。林古度为是集序,时间约明末。其书皆自题所画之作,分为四册。皆五言绝句而不著题。《四库》撰纂人称其气韵亦未能

  • 续丹录

    无卷数。明彭在份(生卒年不详)撰。彭在份,号从野逸人,莆田(今属福建省莆田县)人。撰有《读丹录》一书。此书前列“道宗”,起自汉代栾巴以下寥寥数则;次为“总论”,再次录杜道坚歌诀,又录白玉蟾《玄关秘要》

  • 读史镜古编

    三十二卷,清潘世恩撰。潘世恩(1770-1854),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第一;授修撰,后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等职,偕纪昀经理四库全

  • 古今游记丛钞

    十六种,十七卷。原题莫釐涵青氏编辑。涵青氏姓名里居生平均不详。该书有王鼎序,称莫釐涵青主人搜罗古今名人纪行之作,辑成是编;凡南达交广,北逾蓟辽,东至沿海,西极滇蜀,西北抵蒙疆,凡山川形势、道里名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