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虎钤经

虎钤经

二十卷。宋许洞(970-1011)撰。《宋史》本传云:许洞字洞天,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案《四库提要》云:洞字渊夫,吴兴人。误。说详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父仲容,太子洗马致仕。洞幼时习弓矢击刺之伎。及长,折节励学,尤精《左氏传》。登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为雄武军推官。知州马知节谓其狂狷不逊,奏除名。归吴中数年,日以酣饮为事。景德二年(1005年),献所撰《虎钤经》二十卷,除均州参军。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献《三盛礼赋》,召试中书,改乌江主簿。卒,年四十二。有集一百卷。除是书外,另著《春秋释幽》五卷,《演玄》十卷。许洞平生以文章自负,所著诗篇甚多。欧阳修曾称其为俊逸之士,然观其仕履,甚不得志于当时。据其《自序》,大意谓《孙子兵法》奥而精,学者难以通晓;李筌《太白阴经》论心术则秘而不言,谈阴阳又散而不备。于是“上采孙子、李筌之要,明演其术;下撮天时人事之变,备举其占,或作于己见,或述于古人”,撰成此书。此书创意于辛丑(1001年)之初,成文于甲辰(1004年)之末,共二百一十篇,分二十卷。(案文渊阁《四库》本惟二百零九篇》。)此书以“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上虎钤经表》)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大都汇辑前人之说,而参以己意,实无多发明。惟第九卷所载《飞鹗阵》、《长虹阵》、《重覆阵》、《八卦阵》四阵及《飞辕寨》诸图,为许洞自创。其《四阵统论》自以为远胜李筌所纂,“四阵图者非古阵也,臣切见李筌纂聚诸家阵图,但有形势而已,其部伍行列、精微尺寸则莫然释”。洞所言恐也多迂阔之说,不足以施行。要言之,此书内容丰富,较完备地记载了攻守城战法、器具以及水战、火攻等法,创造了不少阵法(如飞鹗、长虹等四阵),汇集了许多与军事有关的天文历法及识别方位等知识,有一定的军事价值。对后世的兵书如《武经总要》、《何博士备论》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书刊本极多,现存最早刊本为明嘉靖中刻本,藏上海图书馆。此外,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均藏有明刊本。浙江图书馆藏有明抄本。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有清刊本。收入丛书者有《四库全书》本、《粤雅堂丛书初编》第七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猜你喜欢

  • 从政录

    不分卷。清汪喜孙(1786-1847)撰。汪喜孙字孟慈,号荀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汪中之子。嘉庆年间举人,官至河南怀庆知府。喜孙工声音训诂,著有《名臣言行录》、《经师言行

  • 褚氏易注

    一卷。辑佚书,梁褚仲都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丛书》中。褚氏为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梁时为五经博士。其事见于《梁书·孝行褚修传》(褚修为其子)。《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皆有记载,并作十

  • 文子校勘记

    一卷。清钱熙祚(详见《吴郡志校勘记》)撰。钱熙祚刊刻《文子》,又撰《校勘记》附其后。清人研究《文子》者,有许多人以为《文子》袭用《淮南子》,但也有学者提出疑问,认为是《淮南子》袭用《文子》。钱熙祚赞同

  •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一卷。清胡垣撰。胡垣字紫庭,浦口(今江苏江浦县)人。是书有王先谦序,谓此书“以等韵辨方音,即方音求古韵,并欲有心人依此例广注方音,期于萃音韵之全,览古今之要”,可知胡氏欲从等韵入手阐明方音与古韵。胡氏

  • 朱圉山人集

    十二卷。清巩建丰(约1728年前后在世)撰。巩建丰,字子文,号渭川,又号介亭,伏羌(今属甘肃渭川)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本集诗文各六卷,又以补遗之文附于诗末。其诗文皆平

  • 御纂孝经集注

    一卷。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1723-1735在位)撰。胤禛,清圣祖第四子,年号雍正。五年(1727)与俄订立《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七年(17

  • 陶楼杂著

    四卷。清黄彭年(1823-1891)撰辑。黄彭年字子寿,号陶楼,贵筑(今贵州省贵阳市)人。道光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初年,主讲关中书院,历任陕西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湖北布政使等职。他为官清

  • 刘两峰集

    见《论学要语》。

  • 翁文端公行述

    一卷。清翁同书(1810-1865)等述。同书号和斋,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安徽巡抚。此行述记其父翁心存(1791-1861)事迹。心存字二铭,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官至体

  • 孟子说

    七卷。清姜郁嵩撰。姜郁嵩本姓郁,名嵩,湖北武昌人。是书首有李有序,又有郁嵩自序及凡例。是书不录经文,不用训诂,每章隐大意,但理解不出《集注》之外,且约繁为简,便于阅读。该书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