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考察日本学校记

考察日本学校记

十六卷。清李宗棠(生卒年不详)撰。李宗堂安徽颍州人,官至山西候补道。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宗棠受安徽抚臣之命赴日考察教育,《考察日本学校记》即为此次考察之结果。书前有李氏自序,云近三十年日本屹然独立,雄视亚东,与欧洲强国抗衡,其原因在于教育。其锐意图强,兴学之诏屡下,知不竞不足以自存,不学则无以竞致胜的工具。日本为我国邻邦,其兴学有方。安徽抚臣命宗棠游其地,考其章程,以为国家教育之助。日本学校有官立、公立、私立多种约三万余所,虽未遍观,但对最为著名者已视察过半。兹择规制之善者译之,得一百三十八种,署《考察日本学校记》,以备当事者采择。该书共十六卷,首载例言,介绍日本学校的门类举要,有大学部,陆军学校、海军学校、中学、专科学校、女学、小学等多类。官立学校为国家或地方政府主办的;公立学校为同志协责所建;私立学校为民间独办的。私立最多。各类学校的教科书、学科程度,悉遵文部省之规定。卷一介绍各省直辖学校总目,农科大学学科设置及授业课目。例如大学部有东京帝国大学,学习院,高等师范学校,第一至第七高等学校,造士馆,山口高等学校,陆军学校等。专门部有高工业、美术、音乐、商船、邮便、电信、盲哑、法律、政治、哲学、铁道、簿记、速记、银行、同文、英语、物理、数学、医院、药学、显微镜学、兽医、舶海等五十多种名目。卷二介绍学习院至第五高等学校工学部及学科课程。卷三为陆军诸学校系统一览表,春夏秋冬四期日课时限表。卷四介绍自陆军中央幼年学校至东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的学校定员并现职人员表。卷五介绍陆军骑兵实施学校直至陆军户山学校,内容有体操剑术科、步兵、要塞炮兵等科学生下士,考科列序表式等项。卷六为陆军经理学校至成城学校学科课程及教授时数表。卷七为海军大学校至攻玉社中学校的学科课程表。卷八为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至百科学校的学科课程表。卷九介绍高等商业学校,至东京美术学校建筑物略图。卷十为东京音乐学校至东古职工学校之校舍全图。卷十一为中等教员传习所,至和佛法律学校之课程表。卷十二为东京政治学校至东京速记法学馆。卷十三为国语传习所至独道学协会学校的专修科课程表。卷十四为东京物理学校至东京航海学校。卷十五为华族女学校至保姆传习所。卷十六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校至帝国教育会图书馆。书中对每所学校皆列表介绍并有插图,如教员俸级、教科纲目、学科课程等均列出表格;对各校之讲台课桌、教室、仓库、物品、服装、操场等均为之图;各学校定制、入学资格毕业年限、管理法教授法等纲要列于卷首例言中。在各学科介绍中记载应用的课本,各校图书馆的藏书量等无不纤细具备,广泛而又详晰。尽管已时隔多年,许多名称已经改变,各种学科也大为增加,但李宗棠详尽记载了当时日本先进的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学校设置和学科课程、教科书等多项内容,为当时中国的学校提供了学习的榜样。该书有1902年印本。

猜你喜欢

  • 玉岑山慧因寺志

    十二卷。清李翥编辑。慧因寺,为东南大刹,创建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吴越王钱镠时,马鸣之教,流入东土。第五传至晋水,疏释华严经义。高丽国王子僧义天,慕名前来乞为弟子,晋水示寂。高丽国进贡二座金塔。时

  • 奚囊蠹余

    十八卷。明张瀚(约1550前后在世)撰。张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其生平详见《台省疏稿》条。此集共十八卷。其中赋一卷,诗九卷,记一卷,杂著一卷,墓志二卷,行状、行略一卷,祭文一卷,书二卷。张瀚于万历(

  • 西河文集

    一百七十九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本名甡,字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等职。通经史及音韵学,擅长骈文,散文,工词,有《

  • 春秋事义慎考

    十四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撰。本书旨在翼赞胡安国《春秋传》而引申之。书分五个部分:上中下三考,共十二卷,另附《考前》、《考后》各一卷;各部分又分为若干门类,以考论《春秋》事义。如《考上》

  • 说文拈字

    七卷,《补遗》一卷。清王玉树(1764-1843)撰。玉树字松亭,安康(今属陕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尝权惠州府通判。此书为考订《说文解字》之作,分为《考经》、《辨体》、《审音》、《订误

  • 今文尚书

    一卷。清马国翰辑。马国翰,道光时人,生卒年不详,字词溪,号竹吾,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道光进士,官至陇州知州,清代学者。他辑有《玉函山房辑佚书》,共收佚书五百九十四种,其中较好的为经部诸书,此《今

  • 贯经堂米帖

    八卷。清张模(生卒年不详)辑。张模,字晴溪,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张氏自跋中,记述了刻帖原委。张氏认为米芾书法为宋四家之最奇纵者,或真或草,逸态横生,可与王右军相比附,故张模每遇米氏真迹或初拓善本,

  • 蠡园文钞

    二卷。《诗存》二卷。《诗话》二卷。《赋草》一卷。《外集》一卷。《对联大备》一卷。附《天印山房遗稿》一卷。清范启璋(生卒年不详)撰。范启璋,江苏南京人,约清末前后在世。其集中诗有嘲讽何桂清,盛赞文廷式之

  • 四如讲稿

    六卷。宋黄仲元(生卒年不详)撰。仲元字善甫,号四如,莆田(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进士,授国子监主簿不就。宋亡,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老人,教授乡里以终,除此书外,还著有《经史辨疑》。《四如讲

  • 都下赠僧诗

    一卷。明杨循吉(1458-1546)撰。杨循吉,字君谦,自号南峰山人。吴县(今属江苏)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礼部主事。后乞病归。详见(《苏州府纂修识异》)。循吉好与僧人交往。明成化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