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真经注
见王弼《老子注》
见王弼《老子注》
三卷。清成孺(生卒年不详)撰。成孺此书,分天德、王道两大纲,纲有总序。天德之子目为仁、义、礼、智、信五性,五性下又别列子目若干。成孺申明全篇以仁为天德之首。次卷为王道,列目凡十。敦伦第,亲亲第二,存故
六卷。明沈恺(约1543前后在世)撰。沈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生平详见《夜灯管测》。是集皆沈恺所著杂文,乃其门人王子龙所编。凡六卷。前有徐阶序,题曰《凤峰杂集序》。又有文徵明序,亦题曰《凤峰子诗稿
一卷。清窦容邃(1682-1754)撰。窦容邃字樗村,一字闻子,河南朱阳(今柘城)人。著述有《孝经管窥》一卷、《二思编》、《敬义堂集》。是书不用旧说,以经文中“不敢”二字为全书之枢纽,引“不敢”所在句
二卷。陈伦炯撰。陈伦炯,生卒年不详。字资斋。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厦门)人。其父曾参与平定台湾及又奉命入东、西洋招访郑氏遗人五年。官至广东副都统。伦炯少从其父,熟闻海道形势。后袭父荫由侍卫历任澎湖
一卷。隋颜愍楚(其生平不详)撰。此书载于《秘册丛说》中,凡一百五十三条,其中前一百余条曰《俗书正误》,旨在纠正俗书之误写,如“美从大,从火非”,“博协从十,从忄非”;后五十余条曰《讹习诸字》,旨在订正
①十四卷。清周天成修,邓廷哲、陈之遇纂。周天成,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举人,雍正四年(1726)知县。雍正八年(1730)清廷诏修《一统志》,令直省郡邑增修邑乘。知县周天成奉檄发凡起例,邑人邓廷
六十二卷。梅文鼎(1633-1721)撰。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著书八十多种,主要成就在天文学、数学方面。是书汇集梅氏所著二十九种,言历者居前,言算者列后。内容大体可分三部分:一是历学理论
见《道院集要》。
八卷。明詹荣纂辑。詹荣,字仁甫,明山海卫(今秦皇岛市东北)人,嘉靖进士,历任户部侍中,督饷大同,擢升光禄少卿,再迁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移大同。时边防吃紧,荣筑边墙,开屯田,边备大饬。又谙熟边地险要及
二卷。清王劼撰。王劼字子任,四川巴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是为驳王鸣盛《尚书后案》而作。王劼在其自序中驳斥《尚书后案》,说它譬如魔趣,不辨昏晓。此书上卷认为《尚书后案》在播弄篇卷之外,更有四谬:一是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