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翻切简可篇

翻切简可篇

二卷。作者有争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清张燮承撰。燮承字师筠,含山人”。案是书咸丰元年(1851年)陈奂序云:“师筠张先生著《简可篇》二卷,仅数十纸,音韵奥旨已较若列眉,且并为十九字母,作横直三十三图,比之《音鉴》,简而易读。”然张燮承道光十九年(1839年)之记云:“乙未秋获见《李氏音鉴》,少少领悟,然其图难于记诵,未能卒业。是文竹均葛君(案葛筠字竹均,江苏句曲人)出示此篇,潜心讽诵,崇朝乃毕,口授童子,三五日亦背诵了了……至撰于何人,竹均亦未详。”故李新魁《汉语等韵学》谓此书“撰人不详,清人葛筠为之刊表”。此书分韵母为三十三类,统为开合正副韵:开口呼正韵为高该钩歌冈干根庚迦、合口呼正韵为光官工昆傀乖锅孤瓜、开口呼副韵为江经交鸠加坚金皆饥结、合口呼副韵为弓涓君居诀。作者将四呼的韵母分为四“条”,各图以“条”为纲分列韵字,称为“第某条某韵便读横直图”,图中横列调类,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纵列二十一类声母。其中影母重出三次,实际声母只有十九类:见溪影晓端透泥帮滂明非精心知穿审来日。全书分三十三图,每韵一图。入声字以配阴声韵为主,借配阳声韵。此书所表现的语音系统,用的是中原音,“读横直图口诀”注解说:“填图字样皆系按中州韵填入,学者不可因今古音讹、南北音异妄自更改。”是书编次,上卷为翻切入门简易篇三篇,第一篇为“读韵首图”、“读横直图”、及读入声各口诀;第二篇为“韵首图”、“各韵横直图”。第三篇为“翻切样子”,即示人以切字方法,附“打码样子”、“扑席样子”(即空谷传声)。下卷为“音鉴节要”,乃取李汝珍《音鉴》,节录其要;另为“咫商琐言”,乃泛论音韵者也;并附录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有咸丰元年(1851年)长洲陈奂序、鸠兹周基跋及道光十九年(1839年)、咸丰四年(1851年)燮承自识。同治十一年(1872年)刊于姑胥。

猜你喜欢

  • 贵池先哲遗书

    二十三种,二百二十七卷。民国刘世珩编。刘世珩字聚卿,安徽贵池人。曾刻有《玉海堂影宋丛书》、《宜春堂影宋巾箱本丛书》等。丛书辑唐以来贵池先贤著述,陆续刻成,共二十三种。其中《贵池唐人集》二十二卷收九家著

  • 律吕阐微

    十卷。清江永(生平事迹见《律吕新论》)撰。是书将康熙皇帝论乐的五条作为《皇言定声》一卷,放在全书之首。江永没未列《律吕正义》,所以对西洋的五线、六名、八形号、三迟速都不能理解。江永作书大旨以明代朱载堉

  • 尚书帝命期

    一卷。原题阙名,其他一些辑本多作《尚书帝命验》。本卷共辑有十三条,《白镜帖》所引“桀失玉镜,用其噬兽”一条与《太平御览》所引“桀失其玉镜,用其噬虎”大同小异;“禹白帝精”、“有人雄起”两条,见《太平御

  • 说文解字通正

    十四卷 清潘奕隽撰。此书即《说文蠡笺》的删削更名本。它不仅将原刻每字之下所引《说文解字》原文完全删去,而且将潘氏自序中“虽竭蠡测之勤,难免挂一之”两句删去,并改名为《通正》,此本为《聚学轩丛书》本,刊

  • 文章练要

    十卷。清王源(1648-1710)著。王源字昆绳,号或庵,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喜兵法、典制。康熙举人。著有《易传》、《兵论》、《平书》、《或庵评春秋三传》。此书全称是《文章练要左传评》,因王氏主张

  • 唐才子传

    十卷。元辛文房撰。文房字良史,西域人,生卒年不详。诗名与王执谦、杨载齐,有诗集《披沙诗集》,已轶。《唐才子传》原为十卷二百七十八篇,叙传唐五代名诗人二百七十八人,附见一百二十人,共三百九十八家。体例因

  • 伤寒类证活人总括

    七卷。宋杨士瀛(详见《仁斋直指》)撰,明朱崇正(详见《仁斋直指》)附遗。此书成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又名《仁斋伤寒类书》、《活人总括》。卷一为活人证治赋,有论八篇,附司天在泉五运六气之图及伤寒脉

  • 通鉴注辩正

    二卷。清钱大昕(1728-1804)著。大昕字晓徵、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通经史、历算、地理、金石诸学,尤精校勘、音韵。治学

  • 飞鸿亭集

    二十卷。明吴鹏(约1538前后在世)撰。吴鹏,字万里,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参议黔中,奉诏谕安南,督理漕河,有政声。后官终工部尚书。著有《飞鸿亭集》。“飞鸿亭”乃

  • 墨子校注

    十六卷。清毕沅(1729-1796)撰。沅字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山人,江苏镇阳人。沅一生著述颇多,有《夏小正考注》,已著录。在沅校注《墨子》之前,已有卢文弨、孙星衍二人校注。沅集其成,复检群书,参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