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平议

群经平议

三十五卷。清俞樾撰。俞樾生平见“广雅释诂疏证拾遗”。在清末训诂之学衰微时期,能坚守壁垒,保持朴学作风,继续乾嘉大师余绪,作出贡献的学者,公推俞氏及孙诒让二公。俞氏著述宏富,总汇为《春在堂全书》,凡四百九十卷。其中关乎语言文字之学者,以《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为代表。俞氏治学崇尚王氏父子,《群经平议》仿照王引之《经义述闻》体例,所平议者为《周易》、《尚书》、《周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大戴礼》、《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左传》、《国语》、《论语》、《孟子》、《尔雅》,凡十五种。是书大要在考订群书讹舛,审定字义,发明通假,正其句读,于特殊文法和修辞现象亦有所阐发。俞氏继承王氏父子传统,以古音求古义,不限形体,故是书多有精意,为学者所服膺。于王氏之所遗漏失误之处,尚能拾遗补苴,订讹辨误,钩沉索隐,曲而能中。然俞氏求新太过,往往缺少足够根据即摒弃故训创发新解,武断之处时或有之,其治学不如王氏父子谨严。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云:“阅俞荫甫《群经平议》《易》、《书》、《诗》诸条,其书涵泳经文,务抉难词疑义,而以文从字顺求之,盖本高邮王氏家法,故不主故训,惟求达诂;亦往往失于武断,或意过其通,转涉支离。然多识古义,持论有本,证引疏通,时有创获,同时学者,未能或之先也。”《群经平议》收在《春在堂全书》中。光绪十五年(1889年)《春在堂全书》重定刻本凡一百八十八种、四百九十卷。另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南菁书院所刊《清经解续编》本等。中华书局印本通行。

猜你喜欢

  • 道德真经传

    ①四卷。宋司马光(见《资治通鉴》)撰。《道德真经传》又称《道德真经论》、《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

  • 唐集辑要

    四卷。明唐枢(请参阅《宋学商求》条)撰,清王表正删辑。全书分讲学、论治、澄道、阐性四篇。唐枢之学纯出于禅宗,因此所言大抵空虚幻杳。此书所收,虽将其言辞太过者删除,但仍显偏激。收入《木钟台全集》中。

  • 慧福楼幸草

    一卷。清俞绣荪撰。俞绣荪生卒年不详,字彩裳,浙江德清人,俞樾之女,许祐身之妻,清代诗人。在世三十四年。此书有光绪九年(1883)苏州刊本,收入《春在堂从书》之中,书前有俞樾所作序言。全书共收诗七十五首

  • 亥白诗草

    八卷。清张问安撰。张问安字季门,号亥白,四川遂宁人。亥白与船山元季竞爽,号称二雄。生卒及事履不详。而于诗,则船山天才秀拔,亥白学养深隽,皆一时之杰。此诗草八卷,分为《永毕轩合稿》、《八蜀集》、《岭南集

  • 黎氏家集

    十二种,三十六卷,附刊四种,六卷。清黎庶昌(1837-1897)编。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廪贡生,曾为曾国藩幕僚。光绪二年(1876),任驻英国参赞,后兼任驻法国、西班牙等国参赞。光绪七年(188

  • 明三十家诗选

    十六卷。清汪端(1793-1838)编。汪端,字允庄、号小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为陈裴之妻。能诗,著有《自然好学斋诗集》、《元明佚史》。此集为明诗选集,前有道光二年(1822)曹贞秀、梁德绳序,

  • 清诗别裁集

    三十六卷,另一本三十二卷。原名《国朝诗别裁集》。清沈德潜(详见《古诗源》条)选编。沈德潜自谓此书选诗本着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标准,唯祈合乎温柔敦厚之旨,所选诗作,俱近唐贤,不录徒辨浮华或直

  • 明辨斋丛书

    五集,三十二种,一百零一卷。清余肇钧编。余肇钧,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刻于永丰书局,共五集,辑唐宋以来名贤著述,如宋黄干《朱文公行状》一卷,清毛奇龄《王文成传本》二卷附刻、姜晟《姜司寇目订年谱》一卷等

  • 夷白斋诗话

    一卷。明顾元庆(详见《云林遗事》)撰。是编论诗,多隔膜之语。如秦韬玉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可谓寒酸穷眼。顾元庆却称其状富贵之象于目前,品题殊误。所录之诗,多猥琐。至议蔡邕《饮马长城窟

  • 逆耳忠言

    四卷。法兰西殷弘绪(?-1741)撰。殷弘绪字继宗,耶稣会士,康熙三十八年(1699)入中国,雍正初(1723)年到北京,死于乾隆六年(1741)。《逆耳忠言》是一部宣传耶稣教义之作,全书大意,无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