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溪集
五卷。清傅米石(约1728年前后在世)撰。傅米石,字立允,山东巨野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工古文。本集计文二卷,诗二卷,杂记一卷。集前有门人李包序,后有其子尔德所作家传。米石古文谨严有法度,杂说持论也平允。其古诗以文笔写作,犹不伤大雅,近体诗则皆不入格。吟咏非其所长。有清刻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五卷。清傅米石(约1728年前后在世)撰。傅米石,字立允,山东巨野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工古文。本集计文二卷,诗二卷,杂记一卷。集前有门人李包序,后有其子尔德所作家传。米石古文谨严有法度,杂说持论也平允。其古诗以文笔写作,犹不伤大雅,近体诗则皆不入格。吟咏非其所长。有清刻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四卷。清阮元撰。此书为作者游记性质的杂记,以“小沧浪”为名是因作者曾游大明湖小沧浪亭的原因。作者自序云:“作居山左二年,发泰山,观渤海,主祭阙里,又得佳士百余人,录金石千余本,朋辈触泳,亦颇尽湖山之胜
一卷。金李纯甫(1185-约1231,一说1177-1223)撰。李纯甫字之纯,自号屏山居士,弘州襄阴(今河北阳原)人。承安二年(1197)经义进士。前后三入翰林,仕至尚书右司都事。李纯甫初业词赋,后
一卷。元滑寿(详见《难经本义》)撰。此书专论脉诊,系作者吸取前人成果并结合自己实践体会撰成。全书共六篇,分别为脉象大旨、脉诊之道、脉象阴阳类成、妇人脉法、小儿脉法、诊家宗法。其中阴阳类成篇阐述精详,其
十卷。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生平详见《诗学事类》及《李沧溟集选》辞目)。此集凡十卷。刻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犹在《沧溟集》之前。前有魏棠序。又有拟古乐府序二篇,一为历城许邦才撰
四卷。清张士范(生卒年不详)辑,明董其昌书,黄润章刻。张士范,蒲城(今属陕西省)人,生平不详;黄润章,歙县(今属安徽省)人,生平不详。该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楷书《乐毅论》,并有王梦楼及沈绎堂题语,对
六十八种,一百七十三卷。清傅世珣编。傅世珣,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生平不详。该丛书又名《益雅堂全集》。所收书有三十九种为明孙珏汇辑的《古微书》中部分著作,其中《尚书纬》类六种、《诗纬》类三种、《礼纬
十六卷,首一卷,清李宾阳等纂修。李宾阳,广西临桂人,同治五年(1866)任兴安知县。此志除李宾阳亲自纂修外,参加纂著的有赵松友、陈寿田等人。《兴安县志》同治十年(1871)刻印。此志体例遵照省宪所颁格
四卷,清王果纂修,罗度增补。王果,邑人。罗度,曾任内江县知县。《内江县志要》道光十四年(1834)修,二十五年(1845)续修刻本,共四卷。此志初为道光中人王果撰,后光绪间邑令罗度又增补。其以明县令雷
一卷。清浙江萧山竹林寺僧撰。此书原不著撰人名氏。相传出于竹林寺僧。初秘不示人,后传于世,世人用之多效。书中共载一百一十病证,七十二首治方。其中第五十六证、第八十二证,治法有缺。后附小儿治法及急救等方。
二卷。附《校轩吟草》二卷。明万达甫(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万达甫,字仲章,号纯初,浙江鄞县(今宁波)人。都督佥事万表之子。生卒年不详。少袭世职,官至广东海防参将。万表虽为将家子,而笃好词翰。达甫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