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十卷。元孙允贤(生卒年不详)撰。孙允贤文江(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原名《医方集成》,又名《医方大成》。为孙氏分门别类辑录宋元医家常用方书。全书分为六十五门,分别取《三因方》、《济生方》二家之说,详述病证机理。卷一分风、寒、暑、湿四门;卷二为伤寒门;卷三至卷八为疟、痢、呕吐、咽喉、眼目等四十九门,论述内、五官科病证;卷九、卷十为痈疽疮疖、妇人调经众疾、急慢惊风等十一门,论述外、妇、儿科病证。因颇有实用价值,故当时流传颇广。熊彦明增入《宣明论方》、《瑞竹堂经验方》、《拔萃良方》等书中之方,名曰《医方大成》。日吉田意守将书中论述内容辑出,而名曰《医方大成论》。有成化十七年(1481)刘氏薄济堂室刊本。

猜你喜欢

  • 唐氏遗编

    四卷。宋唐棣(生卒年不详)编。棣字彦思,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尝受业于程颐。棣与其他程氏门人共记平日与程颐问答之语而成此书,已载入《二程遗书》。康熙中,唐棣裔孙一学等重刊于家塾,易以《遗编》之名,

  • 后汉书补逸

    二十一卷。清姚之駰撰。姚之駰字鲁斯,浙江钱塘人。康熙(1662-1722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该书收辑后汉书不传于清代的八家,共有《东观汉记》八卷,谢承《后汉书》四卷,薛莹《后汉书》张旸《后汉记》、

  • 华岳全集

    十三卷。明曹士抡撰。曹士抡,官华阴县知县。《华岳全集》明万历刻本,共十三卷。分二十二类。首图说。次峰麓名胜纪。次物产。次灵异。次封号考。次祭告文。次文。次碑记。次碑铭。次纪略。次状书。次辩。次颂。次赋

  • 河图洛书原舛编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条。毛奇龄认为现在的河图就是大衍之数,应当叫大衍图,而不是古代所谓的河图,现在的洛书则是采用太乙行九宫之法,也不是《洪范》九畴。因此著其说于前,更把图列于其后。

  • 易象与知编

    一卷。《图书合解》一卷。题称天山道人撰。不著名氏,作者无考,时代亦无考。此书只论河图、洛书、八卦方位以及对待流行之义,五行生成之理,均为从诸家易解书中抄录拼合而成,无新意。大概是想讲陈、邵之学,但又仅

  • 逍遥集

    一卷。宋潘阆(?-1009)撰。潘阆字逍遥,自称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有诗名。宦官王继恩荐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赐进士及第,试国子四门助教。不久,察知狂妄,追还诏书。宋真宗时,王继恩豪横欺

  • 易广记

    三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多所创见,其治易有三法,即旁通、时行、相错。此书据自序,称“自汉魏以来至今二千余年,凡说易之书必首尾阅之。其说有独得者,则笔之于侧,可以广见闻,益神智”。积久则成此书,自

  • 俨山集

    一百卷。《续集》十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辅臣,谪为延平同知,后晋为山西提学副使,累官至太常卿兼侍读学

  • 宋文鉴

    原名《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州治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和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为学主“明理躬行”

  • 四书解诗经

    一卷。清代范士增撰。是卷以《四书》成句解《诗经》。如以“王道之始也”解《关雎》全旨,以“思之弗得弗措也”解“求之不得,展转反侧”,以“一家仁”解《麟趾》全旨,以“恐惧乎其所不闻”解“鸡即鸣矣,朝即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