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笔花集

笔花集

不分卷。明汤式(约1383年前后在世)撰。汤式字舜民,号菊庄,浙江象山人。生卒年未详。无名氏《录鬼簿续编》有其小传。《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锦屏春风”。曾补本县吏,但很不得志,后来落魄江湖之间。入明后,燕王朱棣出镇北京,汤式受到朱棣宠信。永乐年间,与杨讷共同出入宫庭,以乐府、隐语见重。曾在兵部尚书金忠席上赋〔南吕·一枝花〕《贫乐斋》。散曲集《笔花集》收入《全元散曲》。此编乃其所著套数、小令集。公私书目从未著录,为范氏天一阁遗物。但阮元、薛福成所纂阁目均失收,可谓秘籍。是集计收套数四十四,重头小令一百六十六首。第二页首有缺文。今据郭勋《雍熙乐府》卷二陈所闻《北宫词纪》套四校补,知是〔双调夜行船〕“送杨景言回武林花柳乡中自在仙”套。第三页前亦有缺文。据《北宫词纪》卷六校补,知是〔商调〕“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鹭花寨近来谁战讨”套。此外,断烂残脱之处,不一而足。《雍熙乐府》引〔南吕一枝花〕,几于全数征引,但全不注作者名,以此本对勘,始知为汤式之作。汤式乐府元明之际颇著声誉,虽渐染堆砌妆点之习,然尚有元人规范,不失为清丽妩媚一派,同时作者,殆罕有出其右者;后人震其名,因目之为元人,实则至永乐间尚存。夏仲名于永乐末,著《续录鬼簿》云:“菊庄好滑稽,与余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间恩赉常及,所作乐府套数极多,语皆工巧。”汤式所著杂剧,有《瑞仙亭》、《娇红记》二种,均久佚。汤式乃明初的曲家名手,不少曲作甚见功力,开创了重句格俳体的又一样式,后来者甚多仿效。是集保留了汤式的部分作品,实为幸事一件。《录鬼簿续编》说其由江湖间盛传之,可见其影响之深。有明抄本。

猜你喜欢

  • 叙古千文

    一卷。宋胡寅(1098-1156)撰。黄灏(生卒年不详)注。胡寅字明仲,崇安(今属福建)人。胡安国弟之子,宣和三年(1121)进士,授校书郎,受学于杨时。金人南侵,上书高宗,建议兴师北向,反对遣使讲和

  • 陵县乡土志

    一卷。清钱应显修,邢宝英纂。钱应显,嘉平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陵县知县。邢宝英,邑人,师范毕业生。钱应显掌陵县后,学部颁行通饬撰乡土志,为了备初级教科之用。乃聘邢宝英主其事,光绪三十三年(19

  • 西溪百咏

    二卷。明释大善撰。大善,号虚闻道人,其始末未详。以其诗考之,当为崇祯初人。西溪在武林西北钦贤乡,宋高宗曾欲都其地,后卜迁凤凰山。在南渡时,佛寺建筑很多。宋人旧有《西溪百咏》。是集为追咏古迹之作,每题七

  • 华阳县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董淳修,潘时彤纂。董淳,峄山人,曾任华阳县知县。潘时彤,邑人,孝廉。《华阳县志》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本,共四十四卷首一卷,其分类与他志无殊,虽多达四十四卷,尚不芜蔓,条理井然,

  • 如皋冒氏丛书

    三十四种,附二种。冒广生(详见《永嘉诗人祠堂丛刻》)辑。《如皋冒氏丛书》是冒广生汇辑冒氏家族历代著作而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曾刊刻第四集,收冒襄等人著作十三种;题“第四集”之意是以后将汇辑冒襄

  • 芦川归来集

    十卷。《附录》一卷。宋张元干(1067-1143)撰。张元干,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又号芦川老隐,长乐(今福建闽侯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元干好为诗,结识苏轼、陈瓘,学有渊源。曾与洪刍、洪炎、苏坚、吕

  • 绘林题识

    一卷。明汪显节编。汪显节生卒年与事迹不详。书名“绘林题识”,绘林是指万历年间秀水人周履靖钩摹古画勒于石,题曰“绘林”。一时文人多有题识,所以称“题识”。此书是汪显节将绘林及其题识汇集成书,共二十四人,

  • 礼书

    一百五十卷。宋陈祥道(1053-1093)撰。祥道字用之,福建福州人。治平进士,除馆阁校勘,后官太常博士,赐绯衣,止于宣义郎。著有《论语全解》等。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此书成于元祐年间,并表上于朝

  • 太平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杨汝偕纂修。杨汝偕,毕节人,进士,曾任太平县知县。太平县旧无志。清初程溥任县令后,始修成志乘一部。然其书不传。嘉庆中李恒嘉复事编纂。而书成又毁于兵燹。杨汝偕任县令后,则手辑兹编以续之。《

  • 小忽雷

    二卷。清孔尚任、顾采合撰。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李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为孔子六十四代孙。康熙中授国子监博士,迁户部员外郎,后以故罢官。孔尚任博学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