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易解
四卷。清牛运震撰。牛运震字阶平,号真谷,滋阳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任平番县知县。其学博涉群书,对于金石考据的功夫最深。对经义也颇有研究。该编努力将汉、晋、唐、宋易学通而为一。但大旨主理不主数,所以,对于卦气、值日及虞翻半象、两象等说都加以排抑。《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四卷。清牛运震撰。牛运震字阶平,号真谷,滋阳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任平番县知县。其学博涉群书,对于金石考据的功夫最深。对经义也颇有研究。该编努力将汉、晋、唐、宋易学通而为一。但大旨主理不主数,所以,对于卦气、值日及虞翻半象、两象等说都加以排抑。《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三十卷。清刘逢禄撰。本书之集解,多本刘氏之外祖父庄存与之说,虽本书也博采众家之说,但选择不甚精当。比如“岳曰否德忝帝位”一条,刘逢禄引宋翔凤之说,认为“四岳当有姜姓许由者,许太岳之后也。故《史记》又言
二卷。元周德清撰。周德清(1277-1365年)字日湛,号挺斋,瑞州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高安县志》云:“周德清,号挺斋。暇堂人。工乐府,精通音律。所著有《中原音韵》行世。虞伯生序之曰:随时体制,
二十一卷。清姚之駰撰。姚之駰字鲁斯,浙江钱塘人。康熙(1662-1722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该书收辑后汉书不传于清代的八家,共有《东观汉记》八卷,谢承《后汉书》四卷,薛莹《后汉书》张旸《后汉记》、
二卷。外篇 二卷。清戚学标(详见《四书偶谈内篇》)撰。是书篇分内外,书中多商榷义理,持论较《四书偶谈》更精。如《学而》章,谓“学以为君子而已”。书首有陈中孚序及学标自序,又有校刊及门姓氏数十人。该书有
三卷。清刘应棠(生卒年不详)撰。刘应棠,字又许,人称梭山先生,奉新(今江西奉新县)人。早年应试求仕,失意后使隐居梭山。《梭山农谱》分为耕、耘、获三卷。较为详细地讲解了耕、耘、获不同阶段进行的农事活动,
《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马端临《经籍考》以及《宋史·艺文志》均载此书。黄震《日抄》说,此书大概是对卦气的阐发。朱彝尊《经籍考》则认为此书早已散佚,今所载于《说郛》者,都是从类似的书里凑合而成的,
四十五种。不知编辑者姓氏。该书分五类,其中书学五种(有宋陈思《御览书苑菁华》二十卷、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六卷等)、画学十八种(如清释道济《苦瓜和尚画语录》一卷、清郑燮《板桥题画》一卷、清金农《心农题画
一卷。元代释原妙(1238-1295)撰。原妙,俗姓徐,字高峰,江苏吴江(今属江苏省)人。从师于雪岩祖钦,后入临安龙须山力参。又至天目西峰狮子岩隐居,时称“高峰古佛”。妙原所作语录体佛书——《高峰大师
十二卷。明高攀龙(详见《周易简说》)撰。此书斟酌《左传》、《公羊》、《穀梁》、《胡传》之说,无所考证,亦无所穿凿。主张以经解经,凡经无而传有者不敢信,传无而经有者不敢疑。如隐七年“滕侯卒”,《公羊》以
一卷。明黄道周、叶廷秀、董养河倡和诗。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细遵,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著有《易象正》、董养河生平履迹待考。著有《罗溪阁诗》。叶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