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穀梁大义述

穀梁大义述

三十卷。清柳兴恩(1793-1880)撰。兴恩原名兴宗,字宾叔,江苏丹徒人,道光十二年举人,清代经学家。受业于仪征阮元,初治《毛诗》,著《毛诗注疏纠补》三十卷。他认为《穀梁春秋》为千古绝学,唐以后无治之者,阮元刻《皇清经解》,《公羊传》、《左传》都有专家,而《穀梁传》却缺。于是发愤深思,撰成《穀梁春秋大义述》三十卷(又称《穀梁大义》)。其中《述日月例》五卷,《述礼》一卷,《述异文》三卷,《述师说》六卷,《述经师》四卷,《述长编》十一卷。对《穀梁传》中的日月例、典礼,以及异文、古训、汉代以来诸儒之说、治《穀梁传》的学者名、《穀梁传》废兴源流、载籍中对《穀梁传》的各种记载等等都详加引述。清代学者陈沣本想作《穀梁笺》及《条例》而未成,见柳兴恩《穀梁大义述》,叹其精博,就不再作。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认为清代诸家治《穀梁传》者,以柳兴恩《穀梁大义述》较佳。该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道光二十六年刊本(不分卷)、《木犀轩丛书》(续刻)本、《皇清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曾子

    一卷。南宋汪晫(生卒年不详)编辑。汪晫字处微,其门人私谥康范先生,绩溪(今属安徽)人。此书成于庆元、嘉泰(1195-1204)间。咸淳十年(1274),汪晫孙汪梦斗将此书和《子思子》同时献于朝廷,得赠

  •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三编

    (民国十九年拓本)吴宝炜编次。宝炜字宜常,河南潢川人。著有《魏三体石经录》等。此书集拓残字四卷,是继马衡《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而作的。集一百七十八石。其中《周易》九石三十一字;《尚书》十二石三十

  • 锦绣万花谷

    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不著撰者姓氏。前有自序,题淳熙十五年十月一日。撰者可能是宋孝宗时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作:《锦绣万花谷》四十卷,续四十卷。而无后集。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所载,

  • 雄雉斋选集

    六卷。清顾图河(1655-1706)撰。顾图河,字书宣。江苏江都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四十五年(1706)提督湖北学政。不久即卒。其诗作早年秀丽妍美,咏物诸作也颇

  • 潼川府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张松孙纂修。张松孙,长洲人,曾任潼川府知府。考潼川,晋属梓潼郡,刘宋为新城郡,梁曰新州,隋为梓州,宋为梓州路,重和元年,改潼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降府为州。清雍正十二年(173

  • 骈语雕龙

    四卷。明游日章(生卒年不详)撰。游日章字学纲,莆田(今河南中牟)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知府。本书以骈偶之词,分类编隶古事。其体例与《初学记》、《事类赋》相同。共分十七门,又分一百五十八个子目。书中唯有

  • 铅山县志

    ①十五卷,清郑之侨纂修。郑之侨,字东里,广东潮阳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乾隆五年(1740)任铅山知县。《铅山县志》乾隆八年(1743)刻印。此志舆地志、建置志中,凡旧志讹误之处,皆予订正;户口

  • 礼经本义

    十七卷。清蔡德晋(生卒年不详)撰。德晋字仁锡,江苏无锡人。雍正时举人,乾隆初年因杨名时所荐,官为司务。最得孔门博约之旨,故律身甚严。著有《礼传本义》、《通礼》。是书前十六卷皆为《仪礼本经》,第十七卷附

  • 易原

    ①八卷。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南宋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历官著作佐郎、秘书少监、权吏部尚书、知泉州建宁府等职,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博学善文,古今事无不研究,著有《易原》、

  • 铜马编

    二卷。明杨德周(约1627年前后在世)撰。杨德周,字齐庄,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官历古田、高唐知县。著有《淡圃芋记》。此集为其崇祯中为福建古田知县入觐京师,往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