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图

离骚图

不分卷。《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一卷,《涉园鉴藏明版书目》作三卷。明萧云从(1596-1673)绘。萧云从,字尺木,号默思,一号无闷道人,晚年又号钟山老人,别号于湖渔人、石人、东海萧生、梅石道人、江梅、谦翁、梦履、梅主人等,大都明亡之后所用。当涂(今安徽当涂)人。善绘山水、人物画,亦精通六书六律。以诗文自娱,有《梅花堂遗稿》。公元1645年清兵入芜湖,萧氏避居外地,画了许多画,1647年回乡,与艺人汤复合作刻印了《离骚图》、《太平山水图》。《离骚图》今可考者有《三闾大夫卜居渔父》一图,《九歌》九图(《湘君》、《湘夫人》合为一图,《大司命》、《少司命》合为一图),《天问》五十四图,《远游》五图,计六十九图。其中《远游》五图失于兵燹,今仅存六十四图。称《离骚图》,因以《离骚》概括屈原全部作品。每图后各载原文,并加注,说明作图之意。内容顺序为:李楷《离骚图经序》,作者《离骚图序》,《三闾大夫卜居渔父》图,目录:《离骚经》白文、《九歌传》(九图,先画,后原文,附注,自跋)、《天问传》(五十四图,先画,后原文,附注,作者《画天问图总序》,张秀璧《天问图跋》、《九章传》、《远游传》、《卜居传》、《渔父传》、《九辩传》、《招魂传》,皆白文。萧氏绘图考据精深谨慎,深得屈子诗旨(如将《山鬼》中的山鬼画成“含睇宜哭”的美女,突出《国殇》中楚国将士的“生死无二”的精神),笔意精细,形象生动。尤其《天问图》,无所依傍,全出心裁,姜亮夫赞曰:“古今无第二人有此精勤,亦无第二人有此伟构,可贵也。”(《楚辞书目五种》)。版本有:清顺治二年(1645)清顺治五年(1648)间刻本,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等图书馆藏。康熙刊本,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藏。1961年中华书局编辑所编辑,上海四联印刷厂影印《中国古代版画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近溪子明道录

    八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此书前有昆明郭斗序,序中称“汝芳以家居富美堂及云南五华书院所集讲义二卷,合而刻之,一题曰《五华会语》,一题曰《双玉会语》。其门人杜应奎又附以所记罗汝芳《论学编》

  • 沈四山人诗录

    六卷。《附录》一卷。清沈谨学(1799-1847)撰。沈谨学字诗华,又字秋卿,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其人一生务农,为诗自悦,以陶冶风物,抒发胸怀,即使为人佣耕,生活困苦,仍歌啸自如,以致穷困而死。《沈

  • 荆州驻防八旗志

    十七卷。清希元撰。希元,蒙古正黄旗人,袭一等继勇候,历官荆州左翼副都统,杭州荆州江宁吉林福州将军兼署闽浙总督。是书卷首载纂修衔名、满营军署左右都统府书院图等。卷一为宸翰,卷二、卷三为敕谕,卷四为建置,

  • 禹贡古今义案

    二卷。此书没有署明撰述人的姓名,所释至“浮于汶达于济”以下就残缺了,可能现存者不是完整的书。书中多采取胡渭《禹贡锥指》之说,但并不尽从胡氏,对胡氏之说中不当处,也提出疑问,且旁加引证,下以己意。但作者

  • 宝庆府志

    ①八十四卷,首一卷,郑之侨纂修。郑之侨,潮阳人,曾任宝庆府知府。宝庆府志创修于康熙年间,其后曾两次重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郑之侨任宝庆知府,认为旧志简编漶漫,一人或两地并书,一事或两家互异,重复

  • 易翼贯解

    七卷。清佘德楷撰。佘德楷字务斋。皋兰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此书以古本《周易》为本,注释务期经文、翼传融会贯通。故取名“易翼贯解”。《周易·系辞》明言有圣人之道四,即“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

  • 滕王阁续集

    十九卷。明李嗣京(约1642前后在世)编。李嗣京,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南昌府推官。巡抚谢学龙嘱其取明中叶以后滕王阁中赋咏,编成此集。盖以续正德中董遵所辑。《四库全书》列

  • 英烈传

    见《皇明开运英武传》。

  • 铁云藏封泥

    一卷。清刘鹗编撰。刘鄂,详见《铁云藏龟》条。封泥开始在四川发现后,道光壬午(1822)年间,沽人赉至北京,大半坏裂。刘喜海、龚自珍各得到数枚。刘鹗所藏封泥,大概是来自山东。《铁云藏封泥》,一卷,共收封

  • 法华三昧忏仪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法华三昧忏仪》是智大师依法华普贤观点及诸大乘经意,依法华经普贤菩萨品而撰立此忏仪。用以劝众归佛,教人恒以法华为宗。此忏仪共有五章:第一、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