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李良年(1635-1694)撰。李良年生平事迹见《秋锦山房词》。两宋以来笔记诗话中,论词甚多,良年因辑录之。前无序目,内无标题,采辑既不完备,体例亦芜杂不伦。如第九叶《醉翁琴趣》外篇一节,见于
十二卷。明邹迪光(1550-1626)编。邹迪光字彦吉,号愚谷。江苏无锡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官福建副使、浙江佥事。著有《郁仪楼集》等多部。此书选自周、秦迄于唐、宋寓言俳谐之文,故以“滑稽”
三卷。清末郑章云(生卒年不详)辑。章云字士烺,扬州人。该书继刘孟瞻、吴熙载所集《扬城殉难录》而作,记太平天国战事中扬州死难之人。始于咸丰三年(1853年)扬州城被攻陷,上中卷为官吏、士绅,下卷则为妇女
一卷。现存最早的韵图。作者已不能确知。传本卷首有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麟之识语,及他在嘉泰三年(1203年)的序。此书的成书年代历有争论,罗常培《通志七音略研究》云:“等韵图肇自唐代,非宋人
六卷。清潘世思(1770-1854)撰。潘世思,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江苏吴县人,乾隆状元,累官至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战争爆发后,力主林则徐驰赴广东禁烟。其人早擢科第,久历中枢,案牍之余,走笔
二十六卷。清邱钟仁撰。钟仁字近夫,昆山(今江苏山)人。康熙十七年(1678)举博学鸿词,因年老不应试,赐中书舍人。治《春秋》,宗孟子、朱熹说经之义。此书即以孟、朱之说置卷首,集说部分则兼取诸家。虽亦有
五卷。明茅元仪(1595-1641)撰。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归安(浙江湖洲)人。茅坤之孙。官至觉华岛副总兵。著述宏富。有《平巢事绩考》等。此编皆评诗论文之语。原在嘉靖间,茅元仪之祖父茅坤与王世贞争名
二卷。易顺豫(详见《礼记大学篇古微》)撰。是书大旨以《孟子》实有王齐王滕之事,而人莫知之。盖为《史记》所误最大者,缺魏惠王后元十五年,以其事属之襄王,致两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二语,无有着落。顺豫据
三卷。谢察微(生卒年不详)撰。据明代初年陶宗仪编纂的《说郛》中收录的《算经》中,题“宋谢察微”知谢为宋代人;又据欧阳修1060年完成的《新唐书》中记载了《谢察微算经》可知,此部算经的成书年代应在宋之前
九卷。明叶子奇(生卒年不详)撰。叶子奇,字世杰,号静斋,又号草木子,龙泉(今属浙江省)人,曾任八陵主簿,因讼事株连入狱,在狱中,他用瓦磨墨著书。叶子奇反对佛、道,认为佛家所以沦为空寂,是因为舍物而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