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祁县志

祁县志

①八卷。清郭修,周继芳纂。郭字不详,河北高邑县(今河北柏乡县)人。顺治十三年(1656)任祁县知县。政绩甚嘉。《祁县志》康熙四年(1665)刻本。全书八卷,五十二小目。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食货志,卷四典礼志,卷五官政志,卷六人物志,卷七艺文志,卷八杂记志。每门下附有诸小目。此志踵明万历旧志而作,在内容上,视旧志略有增加。如人物目,一种意见为祁在唐虞时,并为冀城,自春秋时,晋贤大夫祁奚采食于斯,而邑,因而得名。代多伟贤,如汉朝的王充,晋朝温峤等,在正史中亦为不多见的人。此书于人物志中,尚能一一列举,逐一记载,实为可嘉。然而,此书不足之处有二,一是舆地志沿革目下,晋武帝封李惠为祁侯,此书误晋为汉,误惠为善,使人读之不明。二是祁地,历代皆有封爵,如汉封绘贺为祁侯,晋封李惠为祁侯等等。网罗旧闻,广博收集,几乎达到数十人。此志自应列封爵一目以载之,不可不设小目。总之,该志书分科设目尚有可取之处,惟编述不免谬误舛杂。②八卷。清郭原本,朱埕续修。郭详见《祁县志》康熙四年刻本条目。朱埕字公琢,山东单县人,出身岁贡,曾充正黄旗教习,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祁县知县。历三年而始修志,未久即成。《祁县志》康熙四十五年(1706)增补本。该编虽为续修,然不过就旧本版刻为底本,仅于人物官政诸志,增刻数页而已。至于体例则全部承袭旧志,丝毫未改。特别是旧志错讹之处,如舆地志沿革下,晋武误为汉武,李惠误为李善等等,全盘继承,未加修正。③十六卷。清陈时纂修。陈时,湖南衡阳县人。进士出身,乾隆四十三年(1778)任祁县知县。《祁县志》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本。全书十六卷,分为:卷一舆地图,星野,沿革,卷二疆域、山川、城池、关梁,卷三县治、学校、田赋,卷四风俗、物产、古迹、祠庙、封爵,卷五职官、名宦,卷六选举,卷七乡贤,卷八至卷九人物,卷十列女、艺文,卷十一至卷十五艺文,卷十六祥异、杂记。按祁志自康熙四年,知县郭编修付梓后,康熙四十五年暨雍正七年,知县朱埕、罗著藻曾先后续增。郭志多讹误,朱、罗二志,既未纠正,增补亦少。此书编辑,固在续增朱、罗二志,同时纠正旧志之错误。如:旧志舆地志沿革下,晋武误作汉武,李惠误作李善,是编则一一改正。又如旧志人物志中有寓贤一类,下列狐偃、赵简子,此书按《山西通志太原府志》在寓贤一类中,祁无其人,并依旧志注语,狐偃故里在县北三里,赵简子故里在县西十里,即证其非寓贤一类,故于人物志中,删去寓贤一类。甚为得当。④十六卷。清刘发岏修,李芬纂。刘发岏字燮丞,广西全县人。出身举人,光绪四年(1878)任知县。此书修于光绪五年(1879),历时二年,稿初具而刘发岏卸职,光绪八年(1882)年,胡德修接任知县,始将刘稿略加修改,付梓印行。《祁县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全书十六卷。该书系全部承袭乾隆间陈时本而作,体例类目,一依陈本,凡陈本尚有旧版即重印,无一字删增。陈本以后者,则以陈本条款重新增刻附于后面。就山川、舆地目而言,全部照旧志版印刷。然人物、艺文目,则有增加。考祁志自明万历以后,续修者不啻三四人,皆谬误漏缺,无可阅读。直至陈本出,祁志始可读。然祁之文献人物,亦因以传真,惜旧志分类不明,纲纪未分,此志续以陈本百年之后,人物增变仍因循旧志旧体例,未有任何更改。

猜你喜欢

  •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十卷。金寇才质(生卒年不详)撰。寇才质,字志道,古襄人。他喜好恬淡之乐,不争功名利禄,曾研究丹经卜筮之术。撰有《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寇才质认为老子之经,章章有旨,且深且远。又以为前人诸家《老子》之

  • 尚书集解

    二十九卷。清贺淇撰。贺淇字竹园,湖南衡阳人。此书又名《书绎》,因其列“集解”于前,后加“绎曰”,并以浅显的语言顺释经意。如“放四罪而天下咸服”,绎曰:“共工、鲧以治水无功流,苗以不即功窜,驩兜有荐共工

  • 青岩丛录

    一卷。明王袆(详见《大事记续编》条)撰。此书一卷,分五篇,内容主要论述纬书及释、道两家的源流,与《医书》相同异,原已收入王袆文集之中,曹溶编《学海类编》时将其摘出别行,并改为此名。有《百陵学山》本、《

  • 江声草堂诗集

    八卷。清金志章(约1722年前后在世)撰。金志章初名士奇,字绘卣,仁和(今浙江余杭县)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元年(1723)举人。官至口北道。金志章清才渊雅,工诗,与杭世骏、厉鹗齐名。其性闲旷,山行终

  • 筠溪乐府

    一卷。宋李弥逊(1090-1153)撰。弥逊生平详见《筠溪集》辞目。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筠溪乐府》一卷。本书又名《筠溪词》,共录入其词八十二首。其词属豪放一派,长调颇多,其长调多学苏轼,格调高昂

  • 闽学源流

    十六卷。明杨应诏(生卒不详)撰。杨应诏,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明嘉靖十年(1531)举人,生平仕履不详。《闽学源流》载“闽学”诸儒事迹,从宋熙宁之杨时到明成化蔡清,共195人。杨时,宋将乐人,学于

  • 资治通鉴目录

    三十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通鉴》一书,包括宏富,卷帙浩繁,光恐读者难于寻检,故于编纂之时,提纲挈要,并成此书,于元丰七年(1084)与《通鉴》同时奏进,即进书表所谓略举事目以备检阅者

  • 池州府志

    ①十二卷,明何绍正修,孙溥等纂。何绍正,字继宗,浙江淳安人,明正德九年(1514)来任池州府知府,平迁江西参政。孙溥,安徽贵池人,进士。池州旧志,汉唐以前,修纂者远无所考,宋端平二年,修于郡守王伯大,

  • 夷陵州志

    十卷,拾遗一卷,明陈宣修,刘允、沈宽纂。陈宣,平阳人,官夷陵知州。刘允,荣昌人,进士。沈宽,弘治间贡生,官训导。考宜昌志,宋代有黄环《夷陵志》,载《宋史·艺文志》,元代有《硖州路夷陵志》,又有明初《夷

  • 左传评

    三卷。清李文渊撰。文渊字静叔,山东益都人,还著有《得心录》等。自宋真德秀选《左传》之文入所撰之《文章正宗》,遂开探讨《左传》作文之法一派;清人魏禧《左传经世》、方苞《左传义法举要》两书推阐《左传》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