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孙氏注

礼记孙氏注

一卷。魏孙炎撰,清马国翰辑。炎生卒年不详,字叔然,乐安(今江西省中部)人。授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征为秘书监,不就。详见《三国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说叔然与晋武帝同名,因而称呼其字。史当称名,而陈寿称叔然,特明史之变例。而廖用贤《尚友录》说,叔然本名炎,与武帝同名,因而称其字。这是袭其说而失之者。然而,与炎名字相应,而颜之推《家训·音辞篇》说孙叔言创《尔雅音义》,独知反语。这又是因为然、言读音相近而致误者。孙是郑之弟子,但其书却不苟为异同。如《檀弓》师吾哭诸寝云,奔丧师哭诸寝门外,属于周礼,与郑志答赵商问同。《杂记》己虽小功三句云,己大功,卒哭,可以冠,与郑注相同。这是不为苟异。《檀弓》华而皖云,皖漆也。大概把皖读作垸。《说文》土部,皖漆和灰而也可以作为证据。这与郑注从旧说以晥为刮节目,其意读皖为刮相异。《内则》后王命冢宰云,后王君王,谓天子也。这与郑注认为记者据诸侯相异。《乐记》故德辉动于内云,德辉,明惠也。明惠疑读明慧。《论语·卫灵公篇》好行小慧,鲁读慧为惠可证,与郑注颜色润泽相异。其廉直劲正,孙本“劲”写作“经”,于是就训为法,这更没有必要进一步论述。以上是不为苟同,也有似异而实同者。《檀弓》丧三年以为极二句,《释文》极亡,王以极字绝句,“亡”写作“忘”,向下读,孙依据郑写作“亡”,而如王分句,此是《释文》误读。郑本上“亡”是假借字,下“忘”是本字,其句法与《大戴礼·曾子立事篇》备则未为备也相似。郑注对于“亡”字没有解释,也以亡则连续,并非以极亡连读。观看王引之《经义述闻》自然可以明白。国翰把这当作郑孙之异,不知所异实际上并不在此。另外,如《乐记》奋至德之光云,奋发也;以著万物之理云,著犹诚也;理发诸外云,理言行也;故礼有报云,报谓礼尚往来以劝进之。此与郑注奋犹动,著犹成,理容貌之进止,报读曰褒,犹进也,都语异而义同。还有似同而实异者。《玉藻》诸侯玄端以祭二句,郑孙都认为端应当是冕,而郑认为诸侯祭宗庙之服,只有鲁与天子相同,于是,也破端为冕。孙认为祭服之下,其祭先君也裨冕,如其说则端应当为衮。汉代时卷、衮同读,见《王制》注,以此文上卷下“衮”为字之歧出,就改作“端”。黄以周《衣服通故》剖析得十分清楚。《乐记》卫音趋数烦志云,趋数音促速而数变也。这与郑注“趋数”读作“促速”非常相似,实际上是郑改字,孙不改字,趋数二字,郑并列,孙侧注,这又是语同而义异者。总之,后王孙说正确,德辉趋数郑说正确,华皖、玄端两说都可以讲通。《乐记》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云,居鬼,品处人鬼之志,胜郑居鬼谓居其所为亦言循之之说。律小大之称云,作乐器大小称十二律,与郑云律六律小大谓高声正声之类,义皆未安。《史记乐书律作类,类谓类次,下文比终始之序,比谓比次,其义相同。《礼记》孔疏引《尔雅》孙注共有七事,马辑都据录。《月令》置罘疏引《尔雅》罦覆车注,因为其文不同,不敢滥入,殊弗思疏引雅注,必然是记恰好无注,可以附录以资发明,不应该顺记文列入,如其附录,则罘罦实为一字,也可以采入。又鸣鸠拂其羽二句下鹘鸼等,细绎疏文,都引用雅注,今只以为记注,前者为不明体例,后者为读为不审。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王介庵奏稿

    六卷。王恕撰。王恕(1416-1568),明山西三原人。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正统(1436-1449)进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寺评事。历官扬州知府、南京刑部右侍郎、云南巡抚、宁夏巡抚、南京兵部尚书。

  • 河图纬

    不分卷。清黄奭辑。共辑录河图纬佚文五十三则。篇名十五种,即河图秘徵、河图帝通纪、河图著命、河图说徵、河图考灵曜、河图真钩、河图提刘、河图会昌符、河图天灵、河图要元、河图叶光纪、河图绛象、河图皇参持、河

  • 愧林漫录

    十卷。明瞿式耜(1590-1650)撰。瞿式耜字起田,常熟(属江苏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初擢户科给事中。后因事坐贬谪,废于家。福王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唐王监国,擢兵部右侍郎

  • 恩纪诗集

    七卷。明朱祐杭(?一1519)撰。祐杭为明宪宗第四子。自号纯一道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封兴献王,建藩安陆(今湖北安陆)。史称其嗜诗书,绝珍玩。死后,其子朱厚熄入继大统,是为世宗,追封其为献皇帝。

  • 奇游漫记

    四卷。明董传策撰。传策事迹见《奏疏辑略》条。该书是其因弹劾严嵩而贬谪南宁时所作。书名“奇游”取苏轼诗语。苏轼有《谪儋耳渡海诗》,中云“老使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书取此名有借喻之意。书中卷一曰出

  • 粤军志

    不分卷。日人曾根俊虎撰。曾根俊虎生卒年不详。同治、光绪时以海军大尉奉命驻扎中国。当时正值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之后,记清军平粤、平捻之书甚多,但书中多蔽官军之短,遗义军之长,成败利钝,颠倒颇多,

  • 西充县志

    十四卷图一卷,清高培谷修,刘藻纂。高培谷,字怡楼,贵筑人,曾任西充县知县。刘藻,字香绍,贵阳人。高培谷任县令后,适奉刘藻随督学来西充县办事,遂聘其主纂事,而成兹编。《西充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

  •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残本难经校订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残本》四卷,《难经校订》一卷。清姚凯元(生卒年不详)撰。姚凯元字子湘,号雪子,归安(今属四川省)人。曾官光禄寺署正。其先祖为礼部尚书。此书今仅存卷三至卷六,称为残本。姚氏此书援引皇甫

  • 酒概

    四卷。明沈沈撰。作者又自称震旦醚民囦囦父,自序中又称褐之父。囦囦、沈沈,名号诡异,无法得知是何人。每卷所署校正者的姓氏,皆称海陵。海陵是刊刻者的姓名。是书主要记载与酒有关之事。一卷三目,分别为酒、名、

  • 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