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清孙鼎臣撰。孙鼎臣,字子余,号芝房,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十九年(1859)充贵州乡试正考官。咸丰二年(1852)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著有《苍莨文集》。著述
六卷。旧题后周王朴(生卒年不详)撰。王朴,曾事周世宗为枢密使,博学多智,善于用兵作战,通晓阴阳律法。此书专论相法,疑为宋人托名之作。书前有原序一篇,自述作此书宗旨。相法一脉,自古有之,各家之说,或同或
十六卷。明范明泰撰。该书前十二卷与《米襄阳外纪》相同,只是书末附载的《襄阳遗集》一卷,为范明泰所辑,其实,该卷已录入《宝晋英光集》,但范明泰未见此书,故又重加搜辑。此外,书中有《海岳名言》、《宝章待访
一卷。明曾伟芳(生卒年不详)撰。曾伟芳,字君彦,号沧岩,惠安(今属福建省)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以事谪宾州州判,天启中赠布政使司参议。著有《西行草》等。此书为曾伟芳杂著
十卷。魏曹植(192-232)撰。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世称陈思王。少有文才,援笔成文,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曹丕、曹睿相继称帝,植备受猜忌。
六十回。题“东隅逸士”编。东隅逸士即吴璇。吴璇字衡章,从一些资料推测,可能是江浙一带人,生卒年不详,约清雍正、乾隆年间在世。《飞龙全传》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写宋太祖赵匡胤(即“飞龙”)发迹与建国的故事
三卷。清周模(生卒年不详)撰。周模为仪封(今属河南)人,是书成书于雍正甲辰(1724)年,所作的注释都是依文训义,只对鲁斋彭氏所算的黄钟围径字画中有讹误处作了订正。他在自序中称不得黄钟则十一律无由而正
一卷。东汉马融(详见《丧服经传马氏注》)撰,清马国翰辑。融之学长于“三礼”,其《周官礼注》、《丧服经传注》在《隋唐志》中各有著录,唯独没有《礼记注》。东汉《会要》载有融《礼记注》。贾公彦序《周礼废兴》
不分卷。明杨肇芳撰,其子杨胤奇删补。杨肇芳字葆元,江苏金沙人。乡贡,官太仓训导。杨胤奇字公才,诸生。本书首有马世奇、杨挺枢、张明弼的序,又有杨胤奇的自序和凡例,所列引用古今人姓氏,多至二百七十多人,其
五卷。英国人李提摩太(1845-1919)撰。李提摩太是英国浸礼教派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在山东传教,曾发起中国妇女反对缠足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给张之洞出谋献策,为缔结和约从中斡旋。晚年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