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湖北通志检存稿

湖北通志检存稿

二十四卷,清章学诚纂。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7)进士。官国子监典籍,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毕生致力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对方志的性质、源流、作用、体例和编纂方法均有论述,形成较完整、系统的方志学理论,提出“方志为史”和“经史致用”,提高了志书的地位和实用价值;确立了方志体例结构,明确了志书内容和编纂要求,奠定了方志学的基础。著有《文史通义》、《续资治通鉴》、《史籍志》、《方志立三书议》、《方志辨体》、《州县清立志科议》、《修志十议》等。全部方志著述均收入《章氏遗书》。《湖广通志》自雍正十一年(1733)总督迈柱等续修,仍依康熙通志例,兼载湖北湖南两省。乾隆二十一年(1756)总督色硕、湖南巡抚陈宏谋等创修《湖南通志》,是两省分修通志之始,而湖北尚用雍正全志,编次犹缺。乾隆五十三年(1788)总督毕沅等延章学诚分修《湖北通志》。五十九年,志事甫竣,毕沅离任,章学诚因与留任巡抚惠龄等意见不合,致志稿未刊行。后章氏自检箧中存稿,订为《湖北通志检存稿》。是志分纪、图、表、考、略、传,其书已散逸,其志例可取法者尚多;二纪,为皇言、皇朝编年,附前代;三图,为方舆、沿革、水道;五表,为职官、封建、选举、族望、人物;六考,为府县、舆地、食货、水利、艺文、金石;四略,为经济、循良、捍禀、师儒;五十三传。现其存者,有纪赞叙例、食货考、并政略之经济循良捍御传,传后又作人名别录。是志凡例,今仿史裁为通志,仿会典则例为掌故,仿文选文粹为文征,载分三部三书。各立一家之学,综其大要,参取古今史志义例为通志七十三篇。通志之外,取官司通行章程,分吏户礼兵刑工为掌故。六门取传记论说时赋箴铭之类,分甲乙丙丁,又分上下,为文征,其轶事琐语异闻,别为丛谈四卷,附于后。原书分四集,为通志、掌故录、文征、丛谈。书进士陈熷重校,其于各门加踳驳议其非。章学诚也有辨例,惜全书不传。此书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章氏遗书》本。

猜你喜欢

  • 苏山集

    二十卷。明陈柏(1506-1580)撰。陈柏,字子坚,一字宪卿,号苏山,湖北沔阳(今仙桃)人。嘉靖二十九(1550)进士,授兵部主事,历郎中,以忤严嵩外补为以西副使。著有《兄南江阁诗选》、《文选》、《

  • 孟子郑氏注

    一卷。汉郑玄(详见《论语郑氏注》撰。马国翰编辑。按《汉书·郑玄本传》,不载郑玄的《孟子注》,而《隋书·经籍志》载《孟子》七卷,郑玄注。《唐书·艺文志》同。其书久佚,其他传记也绝无征引,无从考证。马国翰

  • 大学古本荟参

    一卷。续一卷。清胡泉撰。泉字白水,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卷一前有自序,冠以《礼记》、《大学》正文,以溯古本之源。次以王阳明《大学古本序》,著复古之始。再次以王龙溪的《大学首章解义》,王心齐的《语录

  • 都是春斋文集

    八卷。清张佑(生卒年不详。)撰,张佑字干伯,别字春洋子。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朝邑镇)人。此集由作者自作弁言。四十四岁以前作品由同年友岳震川删存;四十五岁至六十一岁作品由宗弟张屏山删存;六十二岁以后

  • 明伦大典

    二十四卷。明嘉靖六年(1527)奉敕撰。初名《大礼全书》,后世宗朱厚熜更名为《明伦大典》。据史书记载,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后无子继位,由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选武宗从弟朱厚熜嗣皇帝位,是为嘉靖皇帝

  • 书经参义

    六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撰。兆锡认为,蔡沈尊朱熹之嘱作《书集传》六卷,但因朱子早亡,该书未经其一一是正者颇多,故著《书经参义》以纠正蔡传之误。其所纠正,计有经文错互篇简者二条,错分段落者

  • 四圣心源

    十卷 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尊崇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将其称为四圣。此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是黄氏为阐发《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编撰而成

  • 春秋左氏传地名补注

    十二卷。清沈钦韩(详见《春秋左氏传补注》)撰。钦韩博闻强识,曾作《裴氏三国志注释地理》八卷、《水经注疏证》四十卷,对古今郡县废置沿革素有研究。此书是对《左传》地名的研究专著,对先儒旧说有所补正,特别是

  • 春秋穀梁传说

    一卷。汉刘向(详见《周易刘氏义》)撰,清马国翰辑。据《汉书·刘向传》,汉宣帝时初立《穀梁春秋》博士,征刘向去学习《穀梁传》,十余年而大明。少子刘歆好古文《春秋左氏传》,刘向无法反驳,但仍坚持其《穀梁》

  • 陈问山行述

    一卷。清陈玉章编。此书所述为陈克让(?-1853)事迹。克让字谦吉,号问山,奉天承德(今属河北)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官至江安徽宁池太庐凤淮扬十府粮储道。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