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

一卷。刘徽(生卒年不可考)撰。据《隋书·律历志》:“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可知徽为魏晋间人。又据《宋史·礼志》载北宋末算祀典中刘徽被追封为“淄乡男”,可推断他为山东淄川或临淄一带人。《九章注序》云:“徽幼习《九章》,长再详览”,在263年为之作注,并撰《重差》一卷附于《九章》之后,另撰《九章重差图》一卷(已佚)。他在自序中称:“辄造重差,并为注解,以究古人之意,缀于勾股之下。”唐初该书另本单行,被称为《海岛算经》而立于学官,成为《算经十书》之一。传本《海岛算经》共有九题,体例同《九章》,有题、答、求。第一题测海岛用重表法,第三题量方邑用连索法,第四题测深谷用累矩法,这是刘徽重差术的三个基本方法,其他各题均是用基本方法所得的结果上转求他问。何谓“重差”?刘徽在注序中加以解释:“凡望极高,测绝深而兼知其远者必用重差,勾股则必以重差为率,故曰重差也。”即用矩尺在不同点测望物体,利用表间差距和所测景长之差推算所测物体远近高深的一种测量方法。刘徽说:“度高者重表,测深者累矩,孤离者三望,离而又旁求者四望。触类而长之,则幽遐诡伏靡所不入。”九题之中,“两望(重表)”题三个(第一、三、四题);“三望”者四题(第二、五、六、八题);“四望”题二个(第七、九题)。除第七题的“又术”是错误的外,九个问题的解法都是正确的,展示了我国古代测量术的水平。第七题“又术”极可能是后来注释者窜入其中的。刘徽在《九章》注释中提出的“不失本率原理”,实质上是建立了相似勾股形的理论,从而奠定了勾股测量术的理论基础。《海岛算经》在此基础上创造发展了重差理论,达到了中国古代测望之学的顶峰。该书作为中算重要典籍被收入《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唐显庆年间(656-661)李淳风奉敕为之作注;清李潢撰《海岛算经细草图说》一卷,清沈钦裴又撰《重差图说》一卷,以相似比例论释重差术;清李镠《海岛算经经纬笔》一卷则以天元术解之。当代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在《我国古代测望之学重差理论评介,兼评数学史研究中某些方法问题》(1982年,载《吴文俊文集》)及《〈海岛算经〉古证探源》(1982年,载《吴文俊文集》)两文中以“出入相补原理”解释了《海岛算经》的造术;1990年中算史家李继闵在《东方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研究》中探讨了九问之造术为日高术推衍变化而得。《海岛算经》的版本有北宋秘书省刻本和南宋鲍浣之刻本;戴震任四库馆员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九个问题订为一卷即为《四库》本;武英殿聚珍版本;孔继涵微波榭《算经十书》本;屈曾发《九章算术附刊》本;1963年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本。

猜你喜欢

  • 四书字诂

    七十八卷。清段廷谔撰。段廷谔字訒庵,湖南黔阳(今湖南黔阳)人。是编原名《十三经集字音训》,盖取坊刻《十三经集字》加以音训。道光二十七年(1847),宁乡黄本骥官黔阳教谕,始分四书一类为七十八卷,易其目

  • 六九斋撰述稿

    四卷。清陈瑑撰。瑑字聘侯,一字恬生,江苏嘉定人,道光举人,为陈诗庭之子。为学长于训诂、历算,这大概与他从学于同乡钱大昕有关。此书卷一为释农、释莘、释尊、释附、释赞,皆有关于训诂。卷二为《说文引经异文解

  • 毛诗古音参义

    五卷。清潘相(生卒年不详)撰。相字经峰,湖南安乡(在今湖南省)人,官至云南昆阳州知州。是书论音,多本陈第《毛诗古音考》、顾炎武《诗本音》之说。潘相认为,读音若从古声则不当叶,若从今韵则不必叶,无须以叶

  • 四书集说

    不分卷。清李道南撰。李道南字静斋,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刑部主事。是书系其家居时所纂,首有序谓“四子书之精微,尽发于朱子之大注、《或问》、《语类》。是本所集,上自程朱语录之微言,下逮元明诸儒之

  • 孝经安昌侯说

    一卷。张禹(?-前5)撰。清马国翰辑。张禹字子文,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县东南)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封安昌侯。专精《论语》,亦治《易》。著述有《论语章句》,一作《鲁安昌侯说》或《张侯论》,《孝经安

  • 氏族笺释

    八卷。清熊峻运(生卒年不详)撰。熊峻运字在湄,新建(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本书取百家姓氏,以文义别为纂次。共四百六十八姓,每姓各缀以四六俪语。

  • 近思录集解

    十四卷。清李文炤(详见《周易本义拾遗》)撰。该书取朱熹散见于各书之说,附于《近思录》各条之下,其未备者则益以诸家之说,间亦自附己意。前有纲领数条,末附《感应诗解》一卷、《训子诗解》一卷。其《感应诗》见

  • 史评

    十卷。明范光宙撰。范光宙,石门(浙江桐乡县)人,字霁阳。其书起自春秋,终于南宋。对人各自作评述,书中大多沿袭前人绪论。此书有清内府藏本。

  • 云斋广录

    八卷、后集一卷。宋李献民(约1073年前后在世)撰。李献民,字彦文,延津人,生卒年均不详。事迹亦无考。著《云斋广录》八卷、后集一卷。这部书前有政和辛卯年李献民的自序。书内所载录的都是一时艳异杂事,文章

  • 鬼谷子

    又名《玄微子》,一卷。旧本题鬼谷子(生卒年不详)撰。鬼谷子姓名、里居不详,战国时隐颍川阳城之鬼谷,故以为号。《史记·苏秦传》云:“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刘向、班固整理古籍,并未著录《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