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冷阁诗集
十四卷。清冷士嵋(1626-1711)撰。冷士嵋,字湄江,丹徒(今江苏丹徒)人。明末诸生。入清绝意仕进,以授徒教学自给,尝与张自烈、魏禧、魏礼、宗元豫、盛远诸人相互唱和。著有《江冷阁诗集》、《江冷阁文集》。是集凡十四卷。因其晚年读书之阁叫“江冷”,故以名集。其诗古体宗于汉魏,近体则仿初唐盛唐,晚年则刻意仿杜,多为激壮之音。诗集十二卷,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宗冷合刻文稿》本,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刻《江冷阁集》本。
十四卷。清冷士嵋(1626-1711)撰。冷士嵋,字湄江,丹徒(今江苏丹徒)人。明末诸生。入清绝意仕进,以授徒教学自给,尝与张自烈、魏禧、魏礼、宗元豫、盛远诸人相互唱和。著有《江冷阁诗集》、《江冷阁文集》。是集凡十四卷。因其晚年读书之阁叫“江冷”,故以名集。其诗古体宗于汉魏,近体则仿初唐盛唐,晚年则刻意仿杜,多为激壮之音。诗集十二卷,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宗冷合刻文稿》本,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刻《江冷阁集》本。
十四卷、二谈 六卷。明张大复(生卒年不详)撰。张大复,字玄长,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曾撰有《昆山人物传》、《昆山名宦传》、《梅花草堂笔谈》、《闻雁斋笔谈》、《梅花草堂集》等书。此书
①八卷。清刘德芳纂修。刘德芳字受公,河北文安县人。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蒙阴县知县。蒙阴,以境内蒙山而得名。汉置蒙阴县,晋齐以后省,元皇庆中复置,隶沂州,明、清因袭未改。《蒙阴县志》创修
四十六卷首一卷,清吴巩修,王来遴纂。吴巩,江苏阳湖人,曾任邛州知州。王来遴,湖北黄陂人,举人,曾任嘉定府乐山县知县。邛州志,明以前无闻,盖兵荒之余,散佚久矣。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州牧戚延裔始为州
一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翁方纲是清代著名学者,著述很多。他认为,古代《春秋》经传各自独立成卷,自从杜预将传文分系于经文之下,以便读者,但对传文进行割裂分配,强传从经,使首尾隔绝,前后失去照
一卷。清叶承宗(详见《孔方兄》)撰。本杂剧借真人写假事,以民间传说为题材。故事大致为:宋时书生石介笃学有志,乐善嫉恶,因犯夜禁,被太师蔡京之弟蔡寄拘押。吕洞宾到蔡府施仙术,变化多端,蔡寄有感,遂放了石
十六卷。明姚舜牧(1543-1622?)撰。姚舜牧,字虞佐,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官历新兴、广昌知县。其体恤百姓,官品颇佳。著有《五经四书疑问》,此集为舜牧所自定。其子祚端梓
五卷。明段元一(生卒年不详)撰。段元一,字思真,号涵虚子,又号永明道人,自称北郡(明代无北郡,不知为何地)人,曾官至知县。撰有《化机汇参》五卷。《化机汇参》,又作《化机会参》。此书成于崇祯元年(162
六卷。明吕楠(1479-1542)撰。吕楠字仲木,号泾野,人称泾野先生,明代理学家,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第一。曾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等职。其学以穷理实践为主,集关学之大成。著有《四书因问》
二十卷。清黄文莲撰。黄文莲字星槎,号芳亭,上海人。此书是以苏传、蔡传为主,二传不详备的地方,就采取其他诸说来补充。在书首自序里,黄文莲说:《尚书》文字最古,汉、唐以来注家以百数,而苏东坡的《书传》推明
四卷。清张彤修,张诩纂。张彤字虎拜,乌程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由宜良知县历升山东分守登莱青整饬海防兵备道,嘉庆九年(1804)任。任职四年,岁丰民和。张诩,邑人。张彤莅任后,见掖志自前令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