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毛郑诗考正

毛郑诗考正

四卷。清戴震(1723-1777)撰。戴震字慎修、又字东原,号杲溪,休宁(今安徽屯溪市)人,清代著名思想家、考据学家。商贩家庭出身,少而好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江南乡试,后屡考进士不第。乾隆三十八年(1773)奉诏充《四库全书》纂修官,授翰林院庶吉士,以病卒。著有《孟子字义疏证》三卷、《方言疏证》十三卷、《毛郑诗考正》四卷、《郑康成诗谱考证》一卷、《杲溪诗经补注》二卷、《尔雅文字考》十卷、《屈原赋注》九卷、《大学补注》九卷、《中庸补注》一卷、《仪礼考证》一卷、《尚书义考》二卷、《原善》三卷、《校正水经注》四十卷、《戴东原集》十二卷,另有《声韵考》、《声类表》、《考工记图》、《勾股割圆记》、《葬法赘言》等书。戴震少时勤学好问,长成后对经学、天文学、历算学、地理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均有深入研究。震治经重证据,不轻信,“实事求是,不主一家”(钱大昕语);重训诂,重考据,于古代名物之考释颇有创获,且善于从训诂探讨古书之义理,成为乾嘉时代“皖派”考据学大师;又精研哲理,以考证、训诂阐发古书哲理,批判宋以来理学家之唯心主义观点,建立了戴氏哲学体系。《毛郑诗考证》一书,既不遵毛,亦不遵郑,而是以考据资料为依据,实事求是,故结论颇为公允。如《出车》诗,毛诗序以为是文王时诗,是“劳还率(帅)也”,郑玄亦以为是文王时诗,但说是文王“遣将帅及戍役”之词,与毛诗不尽相同。戴震经考证认为文王之臣无南仲氏,由此否定毛、郑之说,而断为宣王时诗。据《史记·匈奴传》及桓宽《盐铁论》看,汉时早有是说。《后汉书·马融传》记马融治《诗经》,亦认为诗出于宣王之时。故戴震之说颇有根据。是书在补正训诂方面亦有成就。有《戴氏遗书》本、清抄本。

猜你喜欢

  • 熊龙峰四种小说

    撰者不详。系明代话本小说四种,初为散本单篇,分别为《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孔淑芳双鱼扇坠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其中仅《张生彩鸾灯传》卷首标明“熊龙峰刊行”字样,其余三种只能从版

  • 千古辨疑

    七卷。明陈锡(生卒年不详)撰。陈锡,字南衡,天台(今属浙江省)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此书为辨证经籍疑义而作,其中天文一卷、地理一卷、诗一卷、书一卷、律吕一卷、春秋一卷。《四

  • 前溪集

    十四卷。清唐靖(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唐靖,字闻宣,浙江武康人,康熙中诸生。本集诗八卷,文五卷,二集诗一卷。其诗颇有风骨,其文亦如此。五卷论水利,乐律诸条,科举答策之类。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

  • 此木轩诗钞

    八卷。清焦袁熹(1660-1735)撰。焦袁熹,字广期,江苏金山(一作华亭)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不赴会试。康熙五十二年,李光地、王顼令以其学实通经而荐之,袁熹以双亲年高而推辞。后授山阳教

  • 广温热论

    见《广温疫论》。

  • 鄢陵县志

    十八卷,清何鄂联修,洪符孙纂。何鄂联,字棣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籍。安徽和县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道光四年(1824)来任。洪符孙详见《禹州志》。何鄂联到任后,热心修志,其在该书序

  • 金匮玉函经二注 附十药神书

    《金匮玉函经二注》二十二卷,《十药神书》一卷。清周扬俊(生卒年不详)撰。周扬俊字禹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年即攻举业,耽于儒学,屡试不第,年近四十始学医,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终为当时名医。康熙十年

  • 草莽私乘

    一卷。旧题陶宗仪(1316-?)编。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学者。《明史》称其“务古学,无所不窥”。张志诚、泰不华等屡聘不就。躬亲田园,暇娱笔墨,笔记掌故、典章、

  • 西游录注

    一卷。清李文田撰。李文田,字仲约,广东顺德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元史·太祖本纪》载元太祖十四年(1219)西域杀使者,太祖章师亲征。十九年(1224)至东印度国。角端见、班师

  • 性灵稿

    二卷。明朱师孔(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朱师孔,字时行,安徽徽州(今歙县等地)人。生卒年不详。家于湖北武昌。万历中岁贡生。是集名以《性灵》,系欲抒写胸臆不落窠臼之意。然师孔为吴国伦弟子,终不能脱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