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殷芸小说

殷芸小说

十卷。南朝梁殷芸(471-529)撰。殷芸字灌蔬,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人。性洒脱倜傥,励精勤学,博洽多闻。齐武帝永明年间,为宜都王行参军。入梁,为临江王记室,历任散骑侍郎、尚书左丞、中书舍人、国子博士、昭明太子侍读等,经至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所编《小说》为轶事小说集,是我国第一个以“小说”为书名的小说本。此书的创作,据清人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称:“此殆是梁武作通史时,凡不经之说为通史所不取者,皆令殷芸别集为小说,是小说因通史而作,犹通史之外乘。”书中所记琐事遗闻,起自周秦,迄于宋齐,分秦汉魏晋宋诸帝、周六国前汉人、后汉人、魏世人、吴蜀人、晋江左人、宋齐人十卷。小说的材料,基本上是采集群书而成,援据广博,征引繁富,保存了不少为正史所不载的珍贵文献资料。除此之外,亦间有他自己的创作。在记历代轶事之外,兼记鬼怪异闻、民间传说、地方风物及名人遗迹等,题材广泛,又“言约旨远”,富于形象性,和《世说新语》相埒。在艺术手法上,以虚构的事实和情节,描绘历史人物的面貌而又不失历史真实,使其轶事小说具有较广泛的传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编排体例方面,它打破了《世说新语》的分类方法,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结构全书,有助于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理解。但它把历代帝王单独列在全书之首,也反映了作者割裂历史的思想局限。原书三十卷,至隋存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小说》十卷”,“梁目三十卷”。宋时避宋太祖赵匡胤父赵弘殷讳,改“殷”为“商”,故又称《商芸小说》。《殷芸小说》今已散佚。鲁迅认为此书“明初尚存”,近人余嘉锡认为此书“元末犹存”,“疑其亡于明初也。”鲁迅《古小说钩沉》本辑佚文一百三十五条;余嘉锡辑本一百五十四条,依原次第编为十卷,题为《殷芸小说辑证》,载《余嘉锡论学杂著》。今人周楞枷所辑《殷芸小说》,198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系在鲁迅辑本和余嘉锡辑本基础上完成的,佚文增至一百六十三条,亦分为十卷。

猜你喜欢

  • 经考

    五卷。清戴震(详见《毛郑诗考正》)撰。戴震长于思考,善疑好问,对群经及注疏,都曾普遍地认真探讨,学问精博,立论精辟,影响深远。但本书为考证之书,大多钞撮旧说,按而不断,只有《尔雅》指摘各条,出语精卓,

  • 藏一话腴

    四卷。南宋陈郁(生卒年不详)撰。陈郁字仲文,号藏一,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一说崇仁(今属江西)人。理宗时,特旨以布衣充缉熙殿应制,又充东宫讲堂掌书。其子陈世崇《随隐漫录》载度宗曾赞陈郁像,有“文窥

  • 荷薪义

    八卷。明方大镇(生卒年不详)撰。方大镇字君静,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其父方学渐,一生潜心学问,博古通今,晚年专攻儒学,讲学于桐川。作者追述父训,及与同社诸人

  • 昭忠录

    五卷。明周璟编辑,周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此书为成化间周璟上京请自唐以来褚仆射遂良祠入祀典而汇集此录,是篇无目录。书首列序舆图,卷一录奏疏、碑记、祀典;卷二发传志、史论;卷三录遗稿、题跋;卷四卷五

  • 乾溪洞记

    一卷。清张九钺撰。张九钺,字度西,号紫岘,湖南湘潭人,举人。早负才名,十三岁登石矶赋长歌,人称为太白后身。历官江西南昌及广东始兴知县,讲求农田水利坚持不懈。著有《陶园诗文集》、《历代诗话》、《晋南随笔

  • 卖菜言

    一卷,旧本题匪斋撰,不知为何人,据书中称庄烈帝为恩皇帝,疑为明代福王时人。《卖菜言》共收录了宋濂以下明代人物共六十余人,作者一一加以评论,象“律吕推步”这样的说法,书中也予以了考证,故而归之于史评类。

  • 达斋春秋论

    一卷。清俞樾(详见《周易平议》)撰。该书评论《春秋》史事,总结历史经验,折衷三传,而不主一家之言。全书重点在于议论,而不在于考证。不录经文,有所论说,则标举题目,往往以后世盛衰之迹与《春秋》史事相对照

  • 说文提要

    一卷。清陈建侯(生卒年不详)撰。建侯字仲耦,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咸丰乙卯(1855年)举人,官至湖北武昌府知府。是书取《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摘录字义,附以音考。首尾次第,一依许书。间有一字录数义

  • 说文系传校勘记

    三卷。清祁寯藻(1793-1866)撰。寯藻字叔颖,又字淳甫,以敬避穆宗讳改名实甫,号春圃,晚号观斋。嘉庆甲戌(1814)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关于撰写此记的缘起,承培元跋云:“许书之存于

  • 类苑琼英

    十卷。明俞安期(详见《唐类函》)撰。本书分别事类、纂辑故实。每条止撮举二字,而以原文细注其下。观其书体例前后编排颇无伦次,有的门类多缺,疑为未完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