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馥轩丛书
十八种,八十一卷。清佚名编。书前题“洪氏藏版”。所收如洪颐煊《平津馆读碑记》八卷、刘喜海《海东堂金石存考》一卷、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内外编》七卷、《廉石居藏书记内外编》二卷等,均为清代考证金石目录及其他书目著作。其余如《毛诗礼征》十卷、《尔雅补郭》二卷,是小学、训诂著作。丛书所辑与《木犀轩丛书》有十多种相同,大概是李盛铎购得此版,易名为《木犀轩丛书》。有清光绪戊子(1888)洪氏藏版。
十八种,八十一卷。清佚名编。书前题“洪氏藏版”。所收如洪颐煊《平津馆读碑记》八卷、刘喜海《海东堂金石存考》一卷、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内外编》七卷、《廉石居藏书记内外编》二卷等,均为清代考证金石目录及其他书目著作。其余如《毛诗礼征》十卷、《尔雅补郭》二卷,是小学、训诂著作。丛书所辑与《木犀轩丛书》有十多种相同,大概是李盛铎购得此版,易名为《木犀轩丛书》。有清光绪戊子(1888)洪氏藏版。
二卷。清何桂珍(生卒年未详)撰。桂珍字丹畦,云南师宗(今云南师宗)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授职编修。是书为其值上书房时所著。卷首有自序及进呈原疏。朱子绍熙五年(1194)召侍经筵时,著有《讲议
八卷。明赵滂编。赵滂,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卒及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载宋代学者程颢、程熙兄弟和朱熹的情况。之所以合为一编,是因为朱熹是徽州婺源(别称新安)人,而二程之墓也在此地。书中分为七门,按门记载
三十四卷。明张溥撰。溥(1602-1641)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崇祯辛未(1631)进士。幼嗜学,年二十,即与同里张采同学齐名,号为“娄东二张”。他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
十卷。清万斯大(详见《仪礼商》)撰。斯大熟精“三礼”、《春秋》,曾纂集诸家治《春秋》之说,得二四二卷,康熙十二年(1673)毁于火;此后重行搜辑,倾其心力,一志著述,可惜未毕功即辞世,其书亦不传。《学
三卷。清金榜(详见《周易考古》条)撰。金榜治礼宗郑玄,采集旧闻,摭拾秘笈逸文要义,著述而成。书首有大学士大兴朱珪《序》,《序》言“新安金君,枕葄六经,尤邃于《礼》,以郑氏书为言《礼》者之舌人,而病贾、
无卷数。清徐养原撰。此书是作者的札记、考订之类的著述。所考书籍主要有《字说》、《明堂说》、《井田议》、《黑水考》、《朝鲜疆域考》、《孔子生年月考》、《孟蜀石经考》、《校淮南子》、《注五代史记例》、《御
八卷。元许谦(生卒年不详)撰。许谦字益之,号白云先生,金华(今属浙江)人。幼孤力学,受业于元代名儒金履祥,为宋王柏再传弟子。终身不仕,晚年至诚讲学,从游者达千人之多。著述除《诗集传名物钞》外,还有《读
见《玄真子》
十卷。清贾铉(生卒年不详)辑,董其昌书。贾铉,字玉立,号可斋。该帖无刻石年月,也不标明卷数,但在各卷首或在题下、或在首行、或在第一帖之下,有“百石堂藏帖”的长方印。贾铉精于鉴藏,与清代著名画家周亮工、
三十五卷,明许相卿编。相卿字台仲,海宁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此书将倪思《班马异同》一书稍为厘订,改题此名。其中陈胜、英布二传倪思偶遗,此补缀所缺。其它如卫青、霍去病传附录诸将,《汉书》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