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

四卷。南宋张洪(生卒年不详)和齐(生卒年不详)合编。张洪字伯大,齐字充甫,皆鄱阳(今属江西)人,事迹不详。张洪在《编定朱子读书法原序》中称:咸淳(1265-1274)中执教于四明,齐客游浙东,二人相遇,商榷此书,而刻诸鄞泮。其书本为朱熹门人辅广所辑。张齐二人进行补订,以辅广原本为上卷,而以续增部分为下卷。皆以《文集》、《语类》排比缀辑,分门隶属。其书分为:《纲领》,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循序渐进》,讲读书要有先后缓急的顺序,教人必须先读《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然后再读六经。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如此,而不可乱。要逐字逐句一一推究,逐章反复通看。《熟读精思》,讲读书必须成诵才能精熟,要熟读不可只口读而心闲,读得通贯而义理自出。《虚心涵泳》,讲读书必须虚心平气,优游玩味,观圣贤立言的本意,然后随其远近、深浅、轻重、缓急而为之说;不可未领会书中的旨意,便要悬妄立论。《切己体察》,强调读书不可只专在纸上求义理,须在自家身上推究体会,读一句书须体察一句,我将来如何用得。《著紧用力》,主张读书为学要刚毅果决,有发愤忘食的精神。《居敬持志》,主张读书要先定其心,排去闲思乱想,使心如止水,如明镜,不读书时亦要静坐心平气定。此书虽裙拾抄撮,贩卖旧文,不足以为著述。但条分缕析,纲目井然,将朱子的有关读书论述汇集为一帙,为研究朱熹的教育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元代版已不存。元至顺(1330-1333)中,江南行台御史赵之维重刻,故《永乐大典》全帙收入,原编卷次已不可考,清修《四库全书》时分为四卷。有《四库全书》本,《复性书院丛刊》本。

猜你喜欢

  • 证俗文

    十九卷,清郝懿行撰。郝懿行生平见“尔雅义疏”。郝氏自序云:“命名《证俗文》,盖慕服子虔《通俗文》,兼取《儒林传》疏通证明之意云。”不分门类,而每卷材料大致以类相从,卷一叙饮食,卷二叙服饰,卷三叙用具,

  • 衍约说

    十三篇。撰人不详。卷首有小引数行,称其祖以约自号,为了垂训后人,摘取古人论述可以法戒者,分类编撰,而衍其说于左,故称其书为《衍约说》。后有自跋,题上章阉茂,均不知为何人。书中征引古人论述,皆至南宋而止

  • 何文贞公千字文

    一卷 见《训蒙千字文》。

  • 陶朱公养鱼经

    见《养鱼经》。

  • 北山集

    三十卷。宋郑刚中(1088-1154)撰。郑刚中,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县)人。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颇有政绩,威震境内。初曾为秦桧所荐,后秦桧对其在蜀专擅不满,罢谪桂阳军居住,再谪

  • 江表志

    三卷。宋郑文宝撰。郑文宝(953-1918)北宋汀州宁化(今属福建)人,字仲贤,一字仲玉。太平兴国八年进士。仕南唐,官至校书郎。入宋,久督西北边军粮运,官至陕西转运使。曾献《河西陇右图》。多次参与对西

  • 大唐创业起居注

    三卷 唐温大雅撰。温大雅,字彦宠,并州祁人,官礼部尚书,封黎国公。此书唐志、宋志皆作三卷,惟《文献通考》作五卷。此本上卷记起义旗至发引四十八日之事;中卷记自太原至京城一百二十六日之事;下卷记起摄政至即

  • 玉山县志

    ①三十二卷,首一卷。清武次韶等纂修。武次韶,云南建水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嘉庆二十四年(1819)任玉山县知县。道光初年,武次韶奉檄开局续修县志,至道光三年(1823)书成付刊。此志体例乃系

  • 弧矢算术补

    清罗士琳(详见《四元玉鉴细草》)撰。自明顾应祥《弧矢算术》(1553)收入《四库全书》以后,圆径、弧、弦矢等互求问题引起人们兴趣,多有论著面世。罗士琳以天元术为法对弧矢问题详加研究,于道光癸卯(184

  • 读段注说文札记

    一卷。清邹伯奇(?-1869)撰。伯奇字一鹗,又字特夫,广东南海人。此乃纠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之失的随笔记录。虽仅寥寥数则,但不无可取之处。今存稿本,未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