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集传辨疑

春秋集传辨疑

十卷。唐陆淳(详见《春秋集传纂例》)撰。此书是陆淳转述啖助、赵匡两家攻驳三传之论的书。《纂例》一书,啖助排比科条,阐明笔削之旨,其攻击三传之论,只总举其大意。而此书则列举未入《纂例》之三传文,条列其失,逐字逐句加以诘难,所以称之“辨疑”。其所述以赵匡之说为多,啖助之说次之。卷首有《凡例》一篇,共十七条,申明所以删节传文之宗旨,而其舍取之义,仍按经文年月以次论说。此书之驳正三传之论往往中的。如隐三年“宋公和卒”,《左氏》云:“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饷之,命以义夫。”其驳之曰:“若宣公本知穆公反让其子,且让以求名,乃是诈也,何足美哉!”又隐元年“春王正月”,《公羊》曰:“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驳之曰:“若言春正月王,则不成文理矣,何用解乎?”《公羊》又曰:“不言‘即位’,成公意也。”驳之曰:“此乃直明公本意,又是事实,何名‘成’哉!”如此之类,颇为精核。但因其宗旨在深究经中大义,与《公》、《穀》无异,故其论亦不免于臆断。如隐五年“郑伯克段于鄢”,《左传》记郑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驳之曰:“岂子囚母乎?此《传》近讹矣。”若此种不信史文而臆断之例,此书亦多见。现存明嘉靖三十八年刻本、清汪文藻问礼堂刻小字本、龚翔麟玉玲珑馆刻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林泉高致

    见《林泉高致集》。

  • 蔡中郎集

    十卷。汉蔡邕(133-192)撰。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开封)人。邕性至孝,三世同居。少博学,师事太传胡广。好辞章、数术及天文,喜好音律,又善鼓琴。闲居玩古,不交当世。建宁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 嵊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以琰修,田实租纂。李以琰,曾任嵊县知县。此志乾隆七年(1742)刻本。卷首为图考,共十八幅图,卷一至卷二地理志,目为沿革、分野、区界、都里、市镇、山川、形胜、古迹、风俗、特

  • 孝经通义

    一卷。清华玉淳(生卒年不详)撰。华玉淳,详见《禹贡约义》条。该书成于雍正十二年(1734)。该书认为《孝经》首尾通贯,不必分经与传。其间字句删削,遵从朱熹《孝经刊误》。简文错误,则遵从吴澄的考定。

  • 说文解字校勘记残稿

    一卷。清王念孙撰。参见《广雅疏证》。这是桂馥抄录的仅存的王氏校勘《说文解字》的稿本,前有桂馥记,后有蒋斧、许瀚两跋。稿起于“一”部止于“走”部,仅为《说文》十四篇的第一篇和第二篇之半,凡校勘百一十九条

  • 大隐楼集

    十六卷。明方逢时(约1556前后在世)撰。方逢时,字行之,一字兆行,号金湖。湖北嘉鱼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除江苏宜兴知县,征收户部主事,改工部、历员外郎中,出为宁国知府,迁广东副

  • 鸳鸯宜福馆遗词

    一卷。清陈元鼎(1816?-1867?)撰。元鼎字实庵,号芰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编修。工诗词,天才隽敏,穷愁放诞,浪迹江淮以终。著有《同梦楼词草》、《吹月词》等。《鸳鸯宜福馆遗词》由

  • 随州志

    ①四卷,清刘修,何藩等纂。刘,直隶高阳(河北高阳)人,进士,官随州知州。何藩,随州人,庠生。州志明以前无可考,成化十三年(1477)州牧伍希闵修志,嘉靖十六年(1537)州牧任德再修,又有州人颜木撰《

  • 史记琐琐

    二卷。明郝敬撰。,敬曾著《周易正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录其《山草堂集》。但卷数不详,亦未见全文。《史记琐琐》系其集中外篇之第十八种,对《史记》疑义略为考正、训释,但多有臆撰,缺乏根据,不足信。

  • 昨非斋日录

    一名《昨非庵日纂》、二十卷。明郑瑄(生卒年不详)撰。郑瑄,字汉奉,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应天巡抚。此书专记古人格言懿行,汇为二十卷,又二十类,每类各有小引,但其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