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

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

十二卷。清阮元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时,又对它们又进行了校勘,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即其中的一种。晋代经学家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网罗魏晋各家之说,唐代学者杨士勋《春秋穀梁传疏》以范宁《集解》为本,广为发挥,对穀梁学贡献很大。但流传后世,出现了不少错误。阮元《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广泛搜罗不同版本进行校勘。自序说他本人曾作过校录,后又命元和生员李锐合唐石经,元版注疏本以及闽本、监本、毛氏汲古阁本以校宋十行本中的讹误,将异文摘录出来,进行罗列,由阮元亲自定其是非。据此可知李锐对《春秋穀梁传注疏》的校勘用力较多。李锐(1768-1817)字尚之,一字四香,元和(今苏州)生员,聪敏博洽,尤精算学。嘉庆年间阮元任浙江巡抚,创诂经精舍,将他延至西湖,校勘《礼记正义》。阮元辑《畴人传》,李锐用功最勤。《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又称《春秋穀梁传校勘记》)后还附《释文校勘记》一卷。卷首有阮元序,序后罗列引用书目,有单经本一种(唐石经)、经注本一种(宋椠残本)、单疏本一种(钞宋残本)、注疏本五种(元本、十行本、闽本、监本、毛本)。校勘字句则以宋十行本为主,摭取名本异文遗字,注在下面,参考各家之说定其是非。大体上考证精确,引据博洽。虽偶有疏失,对学者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有阮元汇刻《十三经注疏》(收入《皇清经解》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苏州官书坊刻阮元《宋本十三经注疏并经典释文校勘记》本。

猜你喜欢

  • 汉石经考异补正

    二卷(适园丛书本)。清瞿中溶(1769-1842)撰。中溶字苌生,号木夫,后更号空空叟,江苏嘉定(今江苏嘉定)人,精于金石,所至访碑考古,搜罗颇丰。他是钱大昕的女婿,曾校刻钱氏著作。此书为补正杭世骏《

  • 闵子世谱

    十二卷。明张云汉(生卒不详)撰。张云汉,字倬侯,明宿州(今安徽省宿县)人。生平事迹不详。张云汉里籍宿州旧有闵子墓,历代祠祀不绝(闵子本宿州人,春秋时属青州),因撰《闵子世谱》以记载闵子及其后人事迹,故

  • 冠县志

    十卷。清梁永康修,赵锡书纂。梁永康字寿庵,山西灵石人,举人出身,道光七年(1827)任冠县知县。赵锡书,邑人,举人出身。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县姚本,再修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邑令

  • 事文类聚

    亦称《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集,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其前集、后集、续集、别集,为宋祝穆(生卒年不详)撰。祝穆字和甫。初名丙。建阳(今属福建)

  • 徹道人诗存词存

    一卷。清戴徹撰。戴徹,生卒年不详,自号徹道人,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御史戴翼之之长女,同知冯晴谷之妻。清代词人。有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刊本。

  • 说雅

    十九卷。清朱骏声撰。朱骏声为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所著以《说文通训定声》著称。生平见“说文通训定声”。《说雅》附《说文通训定声》后。自序曰:“循《尔雅》之条理,贯许书之说解,五百四十目纪之以形;十八部

  • 四书古文

    一卷。清杨志元撰。志元字子尚,号耻庵,河南禹州(今河南禹县)人。是书为制科而作,取经史古文涉及四书典故者,辑为一编。或举一事,或举一人,颇能原原委委,纤细不遗。其意在使学者开拓心胸,新鲜耳目,广扩见闻

  • 靖节先生集

    十卷。首一卷。《诸本评陶汇集》一卷。《年谱考异》二卷。晋陶潜(365-427)撰。清陶澍(1778-1839)辑注。陶潜,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大

  • 明崇祯十五年缙绅

    不分卷。泰衡居士撰。撰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崇祯一朝,宰辅屡易,官吏调补升迁极为频繁。该书记崇祯季年官制大概。周延儒、薛国观等人擅权操政升沉之迹,皆有记载。现有崇祯刻本。

  • 急就章考异

    ①一卷。清孙星衍(1753-1818)撰。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武进)人,经学家,其生平著述,详见《周易集解》。是书以法帖中绍圣三年勒石本为底本,把颜师古注本、黄庭坚校本、李焘刊本、朱熹刊本、王应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