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象数论

易学象数论

六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宗羲字太冲,号黎洲,浙江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之子。康熙初年,荐修《明史》,以年老多病辞。此书自序云:《易》广大无所不备,从九流百家借鉴精义以推行其说,而《易》之本义反而晦暗不明,世儒过于把象数视为绝学,故反为其所蒙蔽。今对其一一疏通,知其于《易》之根本毫无牵涉,而后反求程传,亦能廓清之一端。又说王辅嗣注简明得当,而且没有浮泛之义,对朱子添入康节先天之学成为一大障碍不满。《周易》传至京房、焦延寿而流为方术,到陈抟又误入歧途流入道家,学者丧失了《周易》的初旨,越推衍越增加交错混杂之说。黄宗羲不满其末派之支离,首先纠正其本原之依托。前三卷论河图洛书先天、方位、纳甲纳音、月建、卦气、卦变、互卦、筮法、占法,又附加所著的原象,为内篇,均为象。后三卷论太玄、乾凿度、元包、潜虚、洞极、洪范数、皇极数、以及大壬、太乙、遁甲,为外篇,均为数。大旨谈圣人用象示人,有八卦之象,六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十象具备而诸象穷尽。后儒所造伪象,乃是纳甲、动爻、卦变、先天,四者错杂而使七者晦暗。因此此书崇七象而排斥四象,并且七者之中又必须求其合于古,以辨析象学之讹。又如遁甲、太乙、六壬三书,世人谓之三式。均主九宫,以参详人事。此书以郑康成的太乙行九宫法证太乙,以《吴越春秋》的占法、《国语》泠州鸠之对证六壬,而说后世均失其传,以考订数学的失误。其持论皆有所依据。因黄宗羲究以象数,所以能够一一洞晓其始末,因而尽得其瑕疵。不是那些据理空谈,不中窥要者所能比。惟本宋代薛季宣之说,以河图为后世图经、洛书为后世地志,因而把河图命为当今的黄册,则未免偏执太过。然而其宏纲巨目,辨论精当详细,与胡谓《易图明辨》,均可说是有功于易道者。收入《四库全书》,路氏有抄本、有汪瑞龄刊本,西麓堂刊本、广雅局刊本。

猜你喜欢

  • 中庸直指

    一卷。明史德清撰。是书无序例。诂义精确,多有胜于旧解的。其说修道之谓教,称上古之人性醇德全,无有一毫外慕,俱在大道化育之中,故不用教。及至中古,人心渐凿,知身可爱,性被物染。凡所作为不依性而依情。情则

  • 礼运注

    一卷。清康有为(1858-1927)撰。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学者称其为南海先生。早年受业于名儒朱九江,1888年赴京应试,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图存,未能上达,后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讲学,189

  • 韵略

    ①一卷。北齐阳休之撰,清任大椿、顾震福等辑。阳休之(509-582)字子烈,北平无终(今天津市蓟县)人。魏孝庄帝时为员外散骑侍郎,武定二年(544年)累官中书侍郎。入齐,拜散骑常侍,武平六年(575年

  • 续广雅

    三卷。清刘灿撰。刘氏生平见“支雅”。是编由定海黄式三、同里王堃为之考订。戚学标序称其搜葺经传及先儒遗训,补前人所未备。惜未能自注其所出。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刊本。

  • 梦鼎堂文集

    四卷。《若溪集》一卷。清任观瀛(约1694前后在世)撰。任观瀛,字子登,一作紫登,安徽萧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陕西临潼道。此二集皆其任浙江长兴知县时所作。《若溪集》以水名名

  • 乐会县志

    四卷。清程秉慥纂修。程秉慥,江南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贡生,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知县。康熙间,因修《大清一统志》,令各省、府、州、县修志,县令程秉慥奉命修志,与邑诸绅士商榷,以旧志为基础进行补新

  • 景苏园帖

    六卷。清杨寿昌刻苏东坡书。杨寿昌字保初,四川成都人,光绪十八年(1892)知黄冈县。以黄州为苏东坡旧游之地,于是刻其书。杨守敬为之鉴定。先刻成四卷,又续刻二卷,多取自《三希堂》、《观海堂》等帖。按其自

  • 梵番满蒙汉五体合璧贤劫千佛号

    一卷。清高宗(1736-1795在位)御制。高宗为其帝号,年号是乾隆,姓爱新觉罗,字弘历。乾隆在位时期正值清朝处于“康乾盛世”。出于政治目的,乾隆帝御制此五体佛书。即一经五体佛书。其中梵番满蒙汉分别指

  • 别本茶经

    三卷。明汤显祖(详见《五侯鲭》)撰。旧本题为玉茗堂主人阅。玉茗堂主人是汤氏的别号。《别本茶经》取陆羽《茶经》为一卷,后附水辨、后集各一卷。是书主要论述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煎茶之水、以及记叙、歌咏有关

  • 春秋非左

    二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撰。郝敬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今湖北京山)人,明代经学家。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累迁户科给事中,以浮燥降官宜兴县丞,移知江阴县,考下下,再降,遂挂冠归。杜门著述,